2025-08-14 15:24:19
来源: 无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同流动的血液,维系着城市的高效运转。
为帮助这一群体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发挥新就业群体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雅苑社区以“党建引领、服务暖‘新’”为主线,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将“新”心驿站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红色阵地,通过阵地筑基、服务暖心、共治聚力,绘就党旗领航下的暖“新”友好圈图景。
阵地连“新”,打造暖“新”驿站
“我来拿瓶冰水,顺便给手机充个电,太热了!”8月13日上午9时50分,刚忙完送餐早高峰的外卖骑手范俊波停好电动摩托车,径直走进位于世贸城市广场东北角的“新”心驿站休息,为即将开始的外卖午高峰做准备。雅苑社区商业氛围浓厚,外卖、快递等新就业群体活跃,每日有近百名骑手穿梭忙碌。
今年,社区党委紧扣“阵地连‘新’”理念,在兰溪街精心打造了30平方米的“新”心驿站红色阵地。驿站每日早8时至晚8时常态化开放,不仅配备了充电设备、舒适座椅、空调等基础保障设施,更设立“爱心冰箱”等特色服务角——夏季有商圈爱心企业捐赠的棒冰、绿豆汤等解暑饮品驱散暑气,冬季有热饮暖食抵御严寒,让新就业群体随时能在这里“充电续航”。
“驿站里的配置都是很实用的,我和同事忙完高峰期以后,都很喜欢去驿站里休息一下,又干净又敞亮。”范俊波说。一旁正在看手机的外卖小哥金跃峰表示,之前自己在送餐的时候摔倒,还在驿站里找到了药箱进行了简单处理,用处很大。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社区党委牵头组建新就业群体联络微信群,短短一个月群成员便突破百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实时推送服务信息、活动通知,让党的关怀精准触达每一位从业者。
同时,社区还建立专人引导报到机制,由商圈网格员协助流动新就业群体登记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确保服务“不落一人”。截至目前,驿站已服务新就业群体5400人次,日均接待20人次,成为新就业群体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暖心之家”。
服务暖“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这个暑假,雅苑社区与江南银泰百货集团联合开办“银天书院”暑托班,快递小哥蒋文耀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给孩子报了名。“公益托管安排得很细致用心,孩子在这儿学得开心、玩得安心,我们跑单时都踏实多了!”提起为期15天的托管体验,蒋文耀满是感激。
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始终以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为导向,围绕新就业群体多样化需求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例如,元宵节举办“汤圆传情,暖‘新’同行”活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煮了200余份汤圆,送到外卖小哥、快递员手中,让他们在寒冷冬日感受到家的温暖;“七一”建党纪念日期间,社区组织“‘新’心向党”主题活动,将香甜的生日蛋糕与党的祝福一同送达,让新就业群体在甜香中触摸党的温度。
针对群体实际痛点,社区党委创新服务载体,联合金华市婚姻家庭协会推出“骑寄姻缘”婚介服务,为单身骑手搭建交友平台;开设“银天书院”暑托班,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托管难题;通过“新”语心愿问卷调查精准摸排需求,挂脖扇、冰袖等“微心愿”被逐一收集并实现。同时,社区常态化开展义诊、政策咨询、民情代办等八大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在多样化服务中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诚意与温暖。
治理有“新”,实现“双向奔赴”
“自己淋过雨,更想为别人撑把伞。”从外卖骑手变身驿站站长,洪小辉用一句朴实的话诠释了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反哺之情。
今年,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共治”模式,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变身“服务力量”,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当社区党委提出选任新站长时,曾因驿站解暑服务受益的外卖骑手洪小辉第一时间响应,带着“反哺同行”的初心接下站长担子,实现从“接水人”到“送水人”的温暖转变。
另一位副站长张翔的加入,同样带着“双向奔赴”的温暖。作为外卖骑手的他,在同事推荐下参加了社区“7・17”骑士节活动,通过一场茶话会,他爽快接下站长的责任:“能为同行做点事,挺有意义的。”
两位“同行”站长发挥自身优势,忙着宣传驿站服务、协助登记信息,用“熟面孔”带动了更多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收集了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有效信息20余条,协助化解商圈纠纷、参与文明劝导40余次,实现了“服务换信任、信任变动力”的良性循环。“他们的加入让驿站真正‘活’了起来,这种身份转变不仅拉近了距离,更让社区治理有了新动能。”社区党委书记曹彩霞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盘活商圈资源,优化升级“新”心驿站,充分激发新就业群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流动哨兵”作用,让暖“新”友好圈既是服务港湾,更成为共治共享的活力平台。
雅苑社区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暖心巢”、铺就“成长路”。正如洪小辉所说:“在这里跑单,感觉背后有支撑,未来有盼头,干活更有归属感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