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给1937年先辈们的信丨金师附小凤山校区四(8)班徐晨萌

2025-08-14 19:53:27

来源: 无

作者: 徐晨萌

我们的幸福,想告诉您

尊敬的革命先辈们:

展信安。

我在纪录片中看到遵义会议会址的墙上斑驳的弹痕,忽然想把八十多年后的故事说给你们听。庭院里的石榴树正结着饱满的果实,游客们轻声细语地驻足凝视,这或许正是你们当年在油灯下争论战略时,偷偷描摹过的和平模样。

想告诉你们关于武器的变迁。博物馆里静静躺着你们用过的步枪,锈迹爬满枪管,却依然能看出枪托上被手掌磨出的光滑弧度。那些在战壕里陪伴你们冲锋的“老伙计”,射程不过百米,却要抵挡敌人的飞机大炮。而现在,我们的战士握着的自动步枪,能在千米外精准命中靶心,无人机盘旋在云端警戒,航空母舰游弋在蓝海之上。这不是要炫耀装备的精良,而是想让你们知道,当年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的国土,如今已有了坚不可摧的铠甲。

还记得你们背在身上的发报机吗?嘀嗒的电波曾是战场上最急促的心跳,一封电报要反复核对密码,有时还会被干扰得断断续续。现在我们口袋里的手机,能瞬间连通千里之外的亲人,视频里能看见孩子换牙的新笑容,会议室里能实时共享作战方案。那些你们在雪地里蜷缩着收发的指令,如今能以光速抵达边疆哨所,就像你们期盼的那样,信息再也不会成为胜利的阻碍。

再说说那些泛黄的作战地图。博物馆里保存着你们手绘的图纸,铅笔勾勒的山川河流有些模糊,标注的部队番号已褪成浅灰。而现在,电子屏幕上的数字化地图会呼吸般闪烁,卫星实时传回的影像能看清敌方阵地的每一处细节,甚至能模拟出不同战术的推演结果。但我们始终记得,真正让地图“活”起来的,是你们在油灯下标注路线时,那份“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谨慎,是把百姓安危刻在心头的担当。

我在电视中看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着长征火箭刺破苍穹的瞬间,突然想起你们在地道里传递情报的身影。当年你们用暗号联络时,或许从未想过有一天,中国人能把卫星送进太空,让北斗导航照亮每一条回家的路。但这一切的起点,不正是你们在枪林弹雨中坚信的“未来”吗?坚信这片土地会挣脱枷锁,坚信后代能挺直腰杆,坚信民族终会迎来复兴的曙光。

街角的幼儿园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卖早点的铺子冒着热气,晨练的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这些平凡的日常,都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礼物。我们没有辜负这份馈赠:高铁在群山间穿梭,大桥横跨深海,乡村的学校盖起了新教学楼,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正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你们当年写下的“为人民服务”,如今正化作千万人脚下的路、手中的活、心中的光。

有时会对着历史照片发呆,想知道照片里那个握着步枪的年轻战士,会不会想到八十多年后,有个后辈正对着他的故事落泪。你们把青春定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让我们能在和平岁月里慢慢长大。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我们始终铭记在心。

风穿过会址的窗台,像极了你们当年低声的嘱托。请放心,我们会带着你们的勇气继续前行,让民族复兴的路上,永远有你们播下的火种在燃烧。

此致

敬礼!

一位铭记历史的小学生徐晨萌

2025年7月27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