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高温下的坚守③】直面烈日的“顶楼”作业者,“钢铁丛林”间挥洒奋斗汗水

2025-08-15 21:40:04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何晓峰 文/摄

持续高温考验着每一位户外劳动者。在由义乌建投巨匠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义乌市重点工程——金义自贸区(义乌)国际电商数字港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B地块的建设现场,一群“顶楼”作业者在滚烫的钢筋水泥间挥洒汗水,为项目如火如荼的推进贡献力量。

钢筋工陈晓林是这群奋斗者中的一员。来自湖南的他做钢筋工已有20多年,在义乌也已奋战三年多。8月12日清晨5时,天色微亮,他拎着2升装的水壶,登上施工电梯,在与工友谈笑间开启了新一天的“顶楼”钢筋绑扎作业。

“太阳一出来,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楼顶360度无遮挡,钢筋早就被晒得滚烫。”上午9时,陈晓林隔着手套感受炙热,扭头拿起水壶猛灌几口,此时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浸透。“一个上午,至少得喝两壶水。”他笑着说,语气中透着习以为常的坚韧。

“你看,上边的塔吊大臂每天都在喷淋水雾,项目方也是想尽办法帮我们降温。”陈晓林指向高空,塔吊大臂正喷洒出细密水雾,为高温下的工人带来一丝清凉。项目方还调整了作息时间,避开正午最毒辣的阳光,“上午干到10点就休息,下午3点再上来开工。”

下了工,陈晓林便与工友吃饭、回宿舍歇息。他的宿舍离项目稍远,尽管项目方为了方便工人午休,开放了会议室等拥有空调的场所供他们休息,但陈晓林还是更愿意待在宿舍。“宿舍也有空调,现在工人的住宿环境挺好的。”

下午3时,工人们陆续返回岗位。记者跟随陈晓林登上顶楼,午后高温炙烤下的钢筋、铁管和水泥散发着逼人的热气,呼吸入肺便感觉一阵眩晕。然而,陈晓林和工友们却神色如常,继续在烈日下忙碌。一天下来,陈晓林经手的钢筋就超过一吨,他笑言:“这点高温,早就习惯了。”

“地面的温度,就像义乌人民似火的热情。”木工组长彭卫东见记者被晒得有些恍惚,笑着打趣。自项目开工以来,彭卫东带领百余名木工奋战在六栋高楼的建设中,是顶楼作业时间最长的工种。

彭卫东说,建筑每层都要支起、捆扎上万根钢管,木工们的阵地就是不断长高的顶楼,头上一直是那顶炽热的太阳。与其他工种相比,木工往往要在阳光下工作三到四天,期间与水电、混凝土、钢筋工密切配合。

作为组长,彭卫东虽无须亲自动手,却每日穿梭于各施工点,检查质量、提醒工人喝水休息,一天下来竟也在烈日下“炙烤”五六个小时。他指着工人们头戴的安全帽说:“这智慧安全帽可不简单!工人要是有不舒服,按下SOS按钮,管理人员马上就能收到警报前来处理,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据悉,这种智慧安全帽已在义乌344个工地推广应用,为高温作业的工人增添了一层保障。

作为义乌市重点工程,该项目2024年8月开工,六栋主体建筑正陆续封顶,今年9月全面结顶,计划2027年交付。为保障工人安全与健康,项目方6月组织了全面体检,根据义乌市建设局要求推行“干两头、歇中间”的作息模式,并增设喷淋系统、茶水间和休息室等设施。此外,义乌市建设局联合建筑行业协会开展的“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工人送去饮品和防暑物资,也让工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当记者问及工程结顶后,钢筋工人将去向何方时,陈晓林笑了笑,眼里满是期望,“还有新的工地等着我们去拼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