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地理标志“金”名片|浦江葡萄:从引进种植到品牌输出

2025-08-18 17:09:1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叶赛丽/文 朱喆昕/摄/视频

[编者按]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自古以来,金华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饶的物产。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彰显着金华物产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底蕴。如今,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金华地理标志产品成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致富增收的增长极。本报推出《地理标志“金”名片》专栏,报道金华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魅力和产业发展状况,为读者打开了解金华地理标志产品的窗口。


 8月12日清晨,浦江县黄宅镇前陈村葡萄种植户贾绿仙拿着剪刀走进自家的葡萄大棚。她熟练地翻看一串串饱满的葡萄,不时摘下几片多余的叶子,剪下几颗坏果。“每天天一亮,我就来大棚里修剪葡萄,像这样裂口的坏果要及时清理,不然会影响整串葡萄的品质。”贾绿仙笑着说。

 贾绿仙和丈夫种植葡萄已有23年,从最初的“门外汉”慢慢成长为行家里手。如今,他们种植的葡萄每亩每年能带来2万元的收入。“浦江葡萄名气大,很多外地客人专门来买,他们尝过我家的葡萄后都说好,一次购买十几公斤是常事,根本不愁销。”贾绿仙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作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在浦江县,像贾绿仙这样的葡萄种植户有1万余户。自1985年首次引进“巨峰”品种,经过40年的栽培摸索和技术升级,浦江县已形成以“巨峰”为主,“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天工墨玉”等30多个优质品种为辅的葡萄产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6.7万亩,2024年总产量超过13万吨,产值突破14亿元,葡萄产业已成为浦江县农业主导产业。

 浦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安忠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葡萄品种结构,2024年,浦江县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800万元在黄宅镇横山村建立了30亩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基地。该基地筛选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等国内外葡萄新品种32个,有效延长了浦江葡萄的上市时间。

   “为保证葡萄品质,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会对葡萄进行疏果,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以内。”黄宅镇横山村党支部书记曹龙水介绍,这种“限产提质”的做法看似减少了产量,却让葡萄的品质得到提升,葡萄收购价自然也随之上涨。近年来,浦江县陆续引进推广土壤有机改良、管道喷雾臭氧杀菌、葡萄大树冠栽培、“三膜”促早栽培技术等10余项葡萄种植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葡萄的质量和效益。

 吃得放心是浦江葡萄闯市场的底气。浦江县按照“产销可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建立了覆盖县、乡、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让每串葡萄都有了身份证,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透明化管理。

 在郑州市举办的“浦江葡萄 豫见好味道”品鉴推介活动现场,市民袁先生对浦江葡萄赞不绝口,“这葡萄甜度刚好,果香特别浓郁,吃起来就像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近年来,浦江县通过探索“订单农业”模式、公开转让葡萄采摘权、举办浦江葡萄推介交流活动、开设浦江葡萄带货专场直播、设置农产品直销门店等方式,全面宣传、推介和展示浦江葡萄品牌文化,不断扩大浦江葡萄的影响力和购买力。从浦江的田垄到市民的餐桌,这颗甜蜜的浆果正加速走向全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