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给1937年先辈的信丨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九(1)班郑书语

2025-08-18 19:00:28

来源: 无

作者: 郑书语

敬爱的沈忠明前辈:

您好!

1933年风雪夜,您跪别老母,发出“儿此去为天下苍生尽孝”的宣言。1937年7月8日破晓时分,您以伟岸身躯挺在卢沟桥前,率60余名士兵与400余名日军展开肉搏战,身受重伤仍不息战斗。您留下宛平城头“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血书。您牺牲时,左胸口袋的党证被子弹穿透,身姿仍保持着护卫信仰的决绝,用鲜血诠释了共产党员之“忠”。

那声撕裂历史沉寂的首枪,是一个华夏子弟对山河破碎最本能的怒吼,至今仍在2025年的空气中震颤。卢沟桥残月映照下,我仿佛看到一群铁骨铮铮的脊梁在血色黎明中巍然挺立,用躯体熔铸成钢铁防线;我仿佛听见桥栏上那些沉默的弹孔在低语,诉说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唤醒了无数华夏儿女奋起抗争,让点点星火,划过华夏长夜。

我想告诉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还涌现出无数如同您一般,心怀大义的革命先辈。淞沪战场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创造神话,19岁传令兵穿越四十次死亡火线,双腿尽断,却用十指爬完最后三百米,年轻身躯创造奇迹,迸发光芒,照亮黑夜。太行山有位女游击队员在就义前吞下密信,在囚室中写下豪迈,铸造的生命之“光”刺穿厚重的砖石。

我也想告诉您,抗战期间与您同名的烈士有37位。这个震撼的数字让我明白,您从来不是一颗孤星,而是茫茫长夜中无数被唤醒者与您一起,用生命共同汇聚一束束光。透过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的英名墙,看到有千千万万凝固在二十岁的年轻脸庞,正微笑着,宛如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你们的精神硬度足以击穿一切困难,永久镌刻在时间铁幕上。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英雄,用无畏的行动,用刚强的身躯,用血肉筑成长城,才让中国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我还想告诉您,您曾在战壕中期盼的“光明中国”,正由我们握着北斗导航的笔锋细细勾勒。作为青年的我,站在民族复兴的瞭望塔上。我们这代人仍在“抗战”,有的在贵州“天眼”探索宇宙,有的在南海礁盘上守望戍疆,有的在科技前沿为突破难题而焚膏继晷攻关,有的在世界舞台智慧交锋,在续写这首不朽战歌。岁岁新蕾绽放,根系始终深扎1937年的精神土壤。您用生命验证的真理——“个人尊严必植根于民族尊严”,正由当代青年在量子实验室、在乡村振兴热土上不断践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请相信,我们必将以先辈的精神印记为引,打好基础,不怕困难,接续奋斗,在劈波斩浪中开拓自我,在披荆斩棘中闯出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塑精彩人生,挑国家重任,书全新奇迹,勠力奋发,砥砺前行!

此致

最崇高的敬意!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九(1)班 郑书语

2025年8月12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