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8:06:20
来源: 无
立秋一过,韭花就迫不及待地冒了出来。
昨天,看见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韭菜已是韭花朵朵,远远看去如雪一片。
早上去菜地,发现有韭花含苞待放。一枝盛开的韭花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花朵排列整齐有序,如星点密布,香味清冽,比叶更胜一筹,辛辣中透出一丝甘甜,是秋日里不可多得的时令珍味。
前些天下乡,路过一片菜地,看见一老人正蹲在菜地旁,小心翼翼地采摘韭花。他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拨开韭叶,将一枝枝披着轻纱、含苞待放的花茎掰下,动作轻柔,神情专注,深怕吵醒韭花的香梦。我以前吃韭花感觉费牙,一嚼一口筋,难以下咽,割韭菜时见到韭花都扔了。看见老人摘韭花,我好生奇怪,问道:“老伯,你摘韭花干什么?又不好吃。”他笑道:“韭花好吃,特别香,脆嫩,比韭叶好吃多了。不要等开花,在开与未开之间,最嫩、最香、最脆。花开了,就老了,味道也散了。”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韭花之美,不在绚烂,而在恰到好处的时机;韭花之贵,不在珍稀,而在年年岁岁,如期而至的守候。
中医说韭花可温补肾阳、疏肝理气、行气止血、消食导滞、温中散寒,主治阳痿、遗精、腹胀、腹泻、跌打损伤、吐血、反胃、肠炎、胸痛等症状。
然而,真正让韭花深入人心的,不仅仅是它的功效主治、独特香味,更是它与众不同的口感,翡翠般诱惑的色泽,在餐桌上的百变神通。韭花炒鸡蛋,金黄与翠绿交织,香气扑鼻,是无数人记忆深处的一道家常菜;韭花饺子,内馅鲜嫩多汁,咬一口,热气裹挟着韭香,沁人心脾;诸如韭花炒螺蛳、韭花炒豆干、韭花拌豆腐……每一道都香气馥郁,撩拨欲望,真挚得令人动容。而另一种征服味蕾、诱惑灵魂、拷问定力的“饵料”,则是韭花酱。
韭花酱是北方人的挚爱。每到山中枫叶丹,银杏炫富,晨露微凉,泛起银光时,青绿的韭菜丛中,悄然抽出一枝细长的花茎,顶端绽放出一簇簇或洁白、或淡粉、或淡紫的小花——那便是韭花,娇小玲珑,朴素动人,像是大地低吟的轻歌。人们采收初绽的韭花,捣碎后加盐、姜末、花椒,封坛腌制。数日后启封,辛辣中带着发酵的醇厚,香气四溢。一碗麻酱、一碟腐乳、一勺韭花,是老北京涮肉馆子的标配“三宝”。那一抹乳白中泛着绿意的酱料,不仅提味增香,更像是一种仪式,将人与时令节气、烟火生活紧紧相连。
将新鲜的韭花捣碎成泥,在吃火锅时用以调汤,涮羊肉、牛肉、鱼肉等腥菜时,美味更上一层楼。
韭花的美味,不仅美了生活,香了齿颊,而且美了历史,香了文化。白切羊肉蘸韭花酱,美味翻倍,激发灵感,成就了天下第五行书。五代十国的杨凝式,一秋日,午睡刚刚醒,恰巧收到朋友送来的羊肉与韭花酱,当即品食白切羊肉蘸韭花酱,感觉非常美味,随即提笔写下《韭花帖》,以谢朋友。白切羊肉蘸韭花酱,遂成历史名吃,一直流传至今。
我老家磐安,有一家羊肉火锅店,店主是北方人。每每去吃羊肉火锅,服务生必定为我们准备一盏韭花泥,然后舀一勺羊肉汤,当面冲散韭花泥,这便是韭花羊肉汤。我品尝后,确实鲜美无比。
国人对美食从来高看一眼,曰: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不缺美食,也不缺美食家与美食谱,诸如北魏崔浩著《食经》、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等等。其中,有一道“韭花鲫鱼羹”,可称历史名菜。传说此菜源于唐朝,一宫廷御膳师专为杨玉环养颜美白、红润肌肤所需发明烹制,以鲜嫩韭菁与活鲫同炖,汤色乳白,韭香鱼鲜交融,说有益气养血、健脾开胃、活血化瘀之功。
韭花好吃,但采收得及时,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时机。秋日里,常常可见菜地上开满了韭花,如雪、如霞。错过了美食,留下了美景,是另一种的补偿。
看到那点点韭花,我不仅心生赞美,它不开在春日喧嚣中,而绽于秋日肃杀之际,开得不只是花,还有勇气与胆量,不屈不挠的精神。古人赏花多喜牡丹、梅花、菊花等大家闺秀,而韭花,虽香气独特,但总不如梅香、荷香清而高远,故少有文人歌咏,却默默芬芳着生活。它不争不抢,却以最朴实的方式滋养着千家万户。
好吃是最大的诱惑,好吃就是生财之道。有好事者专门培养花韭,让韭花四季芬芳,让好吃少些等待。有一款韭菜叫花韭,专修抽薹开花之功。它的叶片短小,分蘖力强,抽薹率高。花薹高而粗,品质脆嫩,风味尤美。兰州人对韭花情有独钟,是花韭主产地。
《金缕衣》有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韭花刚刚抽薹,我蹲下身,拨开韭叶掰韭花,轻轻一掰就断,脆嫩有加,香气清冽,采花正当时。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