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08:06:24
来源: 无
本报记者 毛伟军 文/摄
8月11日,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药蜜文化园——“520云端·药乡蜂谷”(以下简称“药乡蜂谷”)在磐安县尚湖镇黄林坑村天打岗正式开园。这意味着磐安县药乡蜂谷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多万元、历时7年打造的生态药蜜文化园项目结出硕果,为该县药蜜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品牌、推动产业融合、促进生态共富注入新动能。
“养蜂是祖辈传下来的甜蜜事业,我会尽自己努力,让更多人尝到磐安的好蜂蜜。”在开园现场,一个忙碌的身影引起人们的关注。他就是“科技头雁”倪伟成,出身于养蜂世家,是养蜂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和药蜜开创者,也是“药乡蜂谷”的掌舵人。
“蜜蜂对天气、空气、环境极其敏感,这里海拔高,要做好蜂箱保温工作,才能保证中蜂的品质。”倪伟成一边仔细查看蜂板,一边介绍养蜂常识。因为他的传承和坚守,一只只蜜蜂酿出了一滴滴“科技药蜜”,让这里的药蜜更甜。
在云雾缭绕的生态药蜜文化园,耳边“嗡嗡”声时有响起,一只只蜜蜂在身边盘旋飞舞,倪伟成轻轻地挥了个手势,蜜蜂就飞走了。在这里,倪伟成已生活了10多年,与蜜蜂一起早出晚归,早已成了蜂谷一道生动的风景。
磐安有着“中国药材之乡”“江南药镇”“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等美誉。漫山遍野开药花、村村镇镇闻蜜香、全县处处是蜂景、酿得药乡蜂谷蜜,是磐安县生态药蜜产业的真实写照。
经过多年发展,磐安县中蜂数量从2018年的3000多群发展到3万多群,实现10倍跨越。近年来,该县更是深入挖掘天然药蜜资源,成立全国首个生态药蜜产业协会,并以此为契机打造磐安药蜜公用品牌,申请注册“药乡蜂谷”公用商标,统一设计定制产品包装,实现蜂产品生产、质量、品牌、包装、价格五统一的管理模式,推动全县生态药蜜产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和中蜂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助力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进一步推动生态药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在这条甜蜜道路上,倪伟成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养蜂是磐安的传统,我们要形成集聚效应,打出自己的响亮品牌,才能有更好的市场。”
在他和磐安县生态药蜜产业协会的带动下,全县蜂农抱团发展,提高生态药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升生态药蜜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共同富裕。“目前,我县药蜜价格达每公斤300—400元,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磐安县生态药蜜产业协会会长倪伟成说。
“一勺药蜜,藏着多少健康奥秘?”在文化园开园之际,胡福良教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他以《中国药典》为纲,用一组组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为药蜜的保健价值提供了科学背书。
胡福良教授是谁?磐安每一个养蜂人都知道。他是浙江省蜂业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也是磐安首个养蜂业专家工作站的首席专家。
作为浙江蜂业首席专家,胡福良教授紧扣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核心要义,从技术突破、平台搭建、人才培育多维度精准发力。该养蜂业专家工作站聚焦蜜蜂养殖、药蜜提取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研发新型饲料提升蜜蜂免疫力与产蜜量,创新工艺留存药蜜活性成分,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技术驱动”的内核。
国家级生态药蜜文化园就是胡福良教授在磐安的一次生动实践。这里既是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更推动蜂业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产业价值空间,践行了新质生产力“业态创新”的内涵。同时,他通过持续开展技术培训与制定行业标准,将先进技术与理念下沉至产业链各环节,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新质生产力的效能渗透到产业肌理,引领磐安药蜜产业从传统养殖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中国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下发《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文件,磐安药蜜科技小院榜上有名。
“我们一定要找到中国的麦卢卡蜂蜜!”目前,胡福良研究团队正在全国范围筛选特色蜜源,将打造属于中国的高端蜂蜜品牌。胡教授用科学为传统蜂蜜赋能,更为磐安蜂农指明了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向高端突围,让“甜蜜事业”向创新跨越。
走进“浙中蜜蜂第一村”磐安县尚湖镇黄林坑村,一罐罐金黄的蜂蜜不仅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更酿造出产业兴旺、乡村和美、文化繁荣的乡村振兴甜蜜新图景。
“我们黄林坑村有230亩蜜源林,销路不错。未来要科技赋能,开发高端产品,让‘土蜂蜜’也能‘洋气’起来,让‘小蜜蜂’酿出‘大产业’。”尚湖镇党委书记周群山说。
近年来,磐安县积极发展生态药蜜产业,成立磐安县药乡蜂谷蜂业专业合作社,构建“公司+协会+科技+养蜂户”多方协作发展模式,发挥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优势,有效联结分散养蜂户,为蜂农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标准化与品质升级。2018年至今,全县中蜂养殖产业带动3000余户蜂农实现年均增收超5万元,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生态药蜜文化园的正式开园,将是磐安蜂蜜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磐安县科协主席胡良平说,这里地处海拔520米的云端,既体现其高海拔、云雾滋养的独特生态环境,也呼应“世界蜜蜂日”(5月20日),其谐音“我爱你”更承载着对生态田园生活的美好寄寓。
在生态药蜜文化园,唐代诗人罗隐与养蜂先祖倪希绍雕像的首次亮相,彰显了磐安千年药蜜文化的传承脉络。磐安县将依托“浙中盆景”“浙中水塔”等优质生态资源,将“药乡蜂谷”文旅项目与深厚的药蜜文化底蕴深度融合,致力打造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体验目的地,为磐安县深化药蜜产业布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平台支撑。
记者手记
走出生态药蜜文化园时,倪伟成递上一个勺状的药蜜即食产品。“以前药蜜都是玻璃瓶装的,今年我们新开发了勺状的小包装产品,便于消费者携带,撕开包装纸即可食用,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力量。”在这条路上,倪伟成始终没有停过脚步。
从药蜜产业发展到药蜜文化园创建,像倪伟成这样的养蜂人有很多,这些“土专家”正在借势新质生产力,迎接磐安药蜜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春天。
作为“药材之乡”,磐安发展药蜜产业得天独厚。在“专家工作站”与“科技小院”专家智力支持与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生态药蜜文化园不仅成为一个新地标,更是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使磐安的药蜜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甜蜜事业”。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