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10:29:35
来源: 无
□范凌燕,出生于1981年,金华市双溪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整理行囊,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长沙之旅,与其说是一次简单遗忘的游山玩水,倒不如说是想看看那些静默在书本里的文字,在那片真实的地片上,会有一种怎样的鲜活诠释。
晨光里的“橘子洲头”,与伟人的肃穆对视
当高28.2米,宽41米的雕像,真真切切矗立在眼前时,青年毛泽东的伟岸在晨光中渐次清晰。微蹙的眉峰,迎风飞扬的头发,穿透薄雾的深邃目光,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1925年那个寒秋。仿佛也看见了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在江流中激荡;“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句子瞬间被赋予了血肉与风骨;浩浩荡荡的湘江水,裹挟着千年的光阴和伟人的豪情壮志奔向远方。那一刻,他的诗词不再是抽象的字句,它们与我脚下的土地、头顶的骄阳、耳畔的江风一起,凝结、交织,笼罩着我,也串联起课本与现实的脉搏。
驻足雕像前,把晨光酿成教案,原来那些抽象的革命豪情,此刻终于有了具象的承载,终将伴我走上讲台,开启新的一课。
暮色下的“杜甫江阁”,与诗圣的隔空对话
临江而立,与苍翠对峙,朱柱白墙的仿唐建筑,正是1200多年前杜甫流寓长沙时的栖身之地。今日华灯下的辉煌,似乎让我们慢慢地遗忘“扶病相识长沙驿”中刻满的忧思。然而连廊中59块诗碑,似穿越时空隧道,“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江水”苦旅中的一点一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恍惚间看到一位清瘦的老者倚栏远眺,眼中流淌着阴晴云雨。
暮色中的隔空对话,让我对诗句“落花时节又逢春”透出的伤感与无奈又多了一份理解,原来,这些课本中看似轻描淡写的“晚年漂泊”,实则是孤舟病骨下的不朽诗魂。相信,再次携学生之手走近杜甫时,会是更加理性的、更加立体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课本中的字句拨动了我寻访长沙的初心,而长沙的山水风物,又将课本的墨香晕染得格外生动而又丰饶——原来知识并非困守于纸页之间,它更盘踞于橘子洲头浩荡的风中,栖身于杜甫江阁琉璃的砖墙上,凝固在街头巷陌的烟火气里。
孩子们,开学后,我们将一同翻开书页,那字里行间,已然浸透了湘江的波光与城际的烟火;课堂将是我们带着体温的旅程续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