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14:03:05
来源: 无
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馥郁的茶香中,鲍王栋度过了他的童年。自记事起,父母纯手工制作的龙井茶香便和色香味觉一起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在耳濡目染之下,十三四岁的他便能自己动手制茶了。
浸润于茶香的童年,并未让鲍王栋直接投身茶业。大学期间,他选择了当时看来与茶毫无关联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曾想,这段学习经历恰恰奠定了他日后革新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基础。生产设备调试、工艺参数优化等专业知识,成为他攻克茶叶生产实际难题的关键钥匙。
怀揣着对茶的热爱与积累的专业背景,鲍王栋于2006年正式加入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在这里,他潜心学习茶叶加工技术,系统性地提升着自己的制茶造诣。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这门技艺,他深入茶产地学习:先赴福建武夷山钻研红茶加工,继而转赴福鼎研习晒白茶制作工艺。他在乡雨茶业积累了15年经验,技艺日臻精湛。
多年来,在与茶农们的深入接触中,鲍王栋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在茶叶加工环节面临的现实困境:一部分茶农精于种植,却苦于加工技术不足;另一部分茶农虽掌握制茶技艺,却受限于设备匮乏,常常需要借用外部茶厂的机器。“大厂管理严格,全自动生产线不便外借;小厂卫生条件又难以保障。”鲍王栋介绍,尤其在雨水丰沛、鲜叶大量集中采摘的季节,若无法及时加工,茶农们往往只能忍痛低价抛售鲜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茶农的迫切需求,鲍王栋萌生了创立“共享茶厂”的构想。他希望通过设备共享,帮助茶农将鲜叶高效转化为成品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一设想迅速获得了茶农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大家的期盼下,2021年,鲍王栋创办了武义熟水茶业有限公司,武义县首家共享茶厂由此诞生,专注于武阳春雨系列绿茶、红茶及晒白茶的加工与销售。该模式以“设备共享、空间共享、技术共享”为核心,在统一生产标准、提升效率的同时,巧妙地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传统茶产业,为当地茶农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如今,每逢春茶季,共享茶厂内便是一派繁忙景象。鲍王栋时常与前来加工茶叶的茶农交流心得,互相学习。茶厂每年不仅生产自家干茶10000余斤,还为周边茶农代加工8000余斤鲜叶,总计加工产出干茶约20000斤。对于品质,他尤为严谨:每一批成品茶,他都坚持运用专业的“五因子评审法”进行严格检验,查找不足,追溯根源,并据此持续改进工艺,确保茶叶品质的不断提升。
在机械化制茶普及的浪潮中,鲍王栋凭借其十余年手工炒茶淬炼的丰富经验,对设备与工艺的融合形成了独到见解。“许多人以为机械炒茶是全自动的,设定参数后便可高枕无忧,但即便是同一批鲜叶,其含水量和嫩度等状态也存在细微差别,炒制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茶叶色泽、形态的变化,并据此动态调整参数。”他解释道,机械化制茶的过程也需要深厚经验的支撑。基于这一深刻认知,鲍王栋持续探索茶叶特性与设备性能的最佳契合点。他通过精细调整温控系统、优化炒制流程等针对性措施,不断校准机器参数,显著提升了机械化生产茶叶的品质与稳定性。
鲍王栋的精湛技艺赢得了广泛认可:他不仅荣膺2023年浙江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更在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斩获金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第七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阳春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积极授徒传艺,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徒弟郑方和荣获“浙江省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高级技师。他们的成长,为传统茶艺的薪火相传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力量。
深耕茶叶加工领域近20载,鲍王栋始终珍视并坚守着传统手工制茶的精髓,坚持每年制作一部分手工茶。“手工制茶是一个令人沉浸其中的过程,它能让人专注、心静,我非常享受这种状态。”对他而言,这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执着守护。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