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首页内栏目  >  头条焦点图   正文

点“绿”成“金”永康篇 | 生态“蜕变”展现山水美 发展“蝶变”引领产业强

2025-08-19 11:18:1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董碧冰 余影 李一正 王玙铮/文 卢俊龙 陈维坚 实习生 陈浩/视频 潘越/制图







编者按



看山水,峰峦叠翠,碧波荡漾;看乡村,处处皆景,游人如织;看产业,产品出彩,品牌出圈……放眼八婺大地,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华发布联合金华各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政务发布特别策划推出“点‘绿’成‘金’ 大美八婺”政务融媒系列报道,全面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金华的生动实践,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图片








当晨曦掠过方岩山巅,永康江的碧波倒映着两岸新栽的银杏林,这座以五金产业闻名的小城正悄然蜕变。漫步在江边绿道的市民发现,空气里弥漫着香樟树的清香,永康正以生态建设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描绘着“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


图片








图片

精准分类的“端岩模式”

催生美丽经济

fb8605370c50fdbf9410a50b02497bfa.jpg

走进舟山镇端岩村,放眼望去,村口的观赏荷花竞相绽放,满池荷叶如碧伞舒展,粉白的荷花点缀其间,清风拂过,清香阵阵。这幅生态宜居的田园画卷背后,藏着端岩村通过垃圾分类实现美丽蝶变的密码。

图片

端岩村地理位置特殊,位处永康人的“大水缸”——杨溪水库的上游,美丽的杨溪湿地在为端岩村增添独特生态魅力的同时,也赋予了端岩村更多生态保护的责任


自2016年开始,端岩村通过不断摸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端岩模式”,通过二次分拣,充分挖掘各类废弃物的资源价值,构建“收集-分类-评级-处理”的闭环系统,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步步精心”,村内垃圾减量90%的同时,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85%。通过推广垃圾分类,村内的垃圾从“有”变“无”,也让美丽乡村成为了美丽风景


依托良好的生态风光,端岩村不断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也让土特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来游玩的游客,多会购买村民自产的土特产及周边的农副产品。不仅如此,村内餐厅的瓜果蔬菜也是村民自种的,光这一项都能增加不少村民收入。”端岩村党支部书记俞海说,今年村内正进行1000多亩农田片区化改造,明年将种上油菜和荷花,到时,生态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让百姓、村集体双增收。

图片

如今漫步端岩村,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分类垃圾桶整齐排列,这场以垃圾分类为起点的生态实践,构建起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的立体化保护网络,让端岩村在青山绿水间,绽放出“美丽经济”,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片

“万亩方”绘就

养蜂村甜蜜画卷

8a0c2ef376cbd47404ba36ba7999a886.jpg


踏入龙山镇雅贵村,万亩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田铺展眼前,昔日分散的坡地、荒地经整治后,化作 “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 的生态画卷,稻田与生态沟渠交织,步步皆景,既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又孕育出“金山银山”的希望。

图片


“万亩方” 土地连片整治,让雅贵村的生态颜值实现跃升,不仅荒地变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更通过保留农业生产功能、轮种油菜花、向日葵、水稻等农作物,构建起层次丰富的田园生态系统,让“推门见景” 的特色风光成为村民生活的日常。


生态环境的蝶变,让这个蜂蜜养殖专业村迎来新生。依托整治后的田园风光,雅贵村建成3000平方米蜜蜂文化研学基地,将 “蜂元素” 与生态景观结合,绘就生态与产业相得益彰的现代乡村新图景。

图片


前几日,蜜蜂文化研学基地迎来了暑期研学团。孩子们在馆内饶有兴致地辨识各种养蜂工具,学习蜜蜂知识。走出展馆,映入眼帘的则是规划整齐、随风起伏的百亩稻田。“在这里既能学到蜜蜂知识,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非常开心。”研学团成员陈梦琪参观后说。据了解,蜜蜂文化研学基地一年接待研学团队超万人次,从昔日单一的蜂产品销售,到如今的研学体验、乡村旅游,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带动产业发展的 “金山银山”。村党支部书记朱德亲说:“基地不仅让蜂产品有了更宽销路,更让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双增长。”


图片


远处,连片稻田随风起伏;近处,研学基地热闹非凡。龙山镇雅贵村通过 “万亩方” 土地整治工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的甜蜜画卷。





图片

生态振兴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


图片


网红咖啡馆吸引游客驻足打卡、诗意民宿点缀田园风光、外围红富士葡萄生产观光区四季可赏……唐先镇秀岩村处处展现着“人在画中游”的江南韵味,随手一拍便是令人沉醉的乡村画卷。


20年前,秀岩村面临环境脏乱与经济滞后的双重困境。为改善村庄环境,秀岩村党员干部带头拆旧建新,通过环境整治,让村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如今,破旧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了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废弃的小楼也变成了书香四溢的农家书屋。


图片


良好的生态资源,不仅让游客流连忘返,更为村内“晓”系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舞台。夜幕降临,白天的暑热渐散,“晓咖啡”村咖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晓咖啡”主理人王虎热情地向顾客推荐这里的特色,店内外坐满了客人,人们喝着咖啡,伴着虫鸣与山风,享受着最惬意的休闲时光。“咖啡店是由村里老屋改造的,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请专业设计师设计装修风格。”王虎说。


谈起为何选址到乡村,王虎笑着说:“随着秀岩村乡村旅游的兴起,我决定将咖啡店开进村里,让游客在山水自然中也能感受到一杯咖啡带来的惬意。”从此“晓咖啡”正式加入秀岩村的“晓白楼”“晓厨”“晓舍”等30多个“晓”系列业态矩阵。为了更好地融入乡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王虎还将唐先镇的上考红糖、红富士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与咖啡进行结合,让游客品尝到山水滋味的同时也让村民的农产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正是这样的“独门”饮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鲜。

图片

绿水青山成了最好的招牌,不仅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也让更青年返乡创业。“到了秀岩,一片不大的葡萄田隔离了喧嚣,世界在这里安静下来。群山和绿野铺陈,释放了广阔的天际,在我们驻地的楼上可以看到最美的夕阳。此前在上海工作的李华栋说,回到家乡创业后,再次发现永康这座小城蕴含的无限潜力和魅力。

在秀岩村乡村咖啡馆不仅能品味到醇厚的咖啡香气,更能看到乡村振兴的新希望。通过环境整治、老屋改造、创新业态,秀岩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带动了周边业态的发展,更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机会,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靠山。

图片





图片


近年来,通过系统化的生态修复工程和智慧化管理体系,永康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山水格局得到全面优化——杨溪水库、太平水库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全年出水水质达标率达96.62%;实施“五彩森林”计划,种植香樟、银杏等乡土树种120万株;打造众多和美乡村与旅游胜地,还催生了影视文旅融合产业、环保装备产业集群等新经济业态……一张张漂亮答卷的背后,是永康从工业重镇到生态示范的美丽蝶变,映照着这座浙中古城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


站在永康江畔,碧波与绿岸相映,白鹭与游鱼共舞。这座城市的生态转型证明:当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深度交融,绿水青山不仅能成为金山银山,更能孕育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图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