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从“读”到“写”有何难?专家支招破解孩子“读书无效”难题

2025-08-19 15:17:2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方玲珊

上周末,金华市图书馆江南总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50组学生家庭齐聚“读写有妙招”暑期公益课堂。活动现场,金华市图书馆联合金华小记者特邀少儿阅读专家、《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冷林蔚老师坐镇现场,冷老师以生动案例和实用方法,为孩子们揭开高效阅读与创意写作的奥秘,助力突破“读得多却不会用”的学习困境。

破解三大困惑:从“无效读书”到“读写贯通”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记不住?为什么做不好阅读理解?为什么写作文总像‘挤牙膏’?”冷老师直击家长和孩子的痛点,指出关键在于“带着思考阅读,真诚写作”。她强调,阅读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提问的过程,并现场示范“四步提问法”:从作者背景、内容理解到情感剖析、手法鉴赏,引导孩子像侦探一样“拆解”文章。

“行知笔记”点燃写作灵感:生活处处是素材

冷老师展示了她随身携带的第八本生活笔记本——贴满电影票、火车票的精致手账,配以长短随感的文字记录。“上海旧地重游的怅惘”“电影散场后的余味”……这些鲜活素材让在场孩子惊叹不已。“写作的灵感藏在生活褶皱里,一个小本子就能抓住它们。”她鼓励孩子们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让“流水账”变成“情感银行”。

读写养成计划:从习惯到思维的升级

如何让阅读“过脑入心”?冷老师提出“五个一”行动指南:用喜欢的笔记本记录书名、写一句话书评、摘抄金句、分享好书、年终评选TOP10。她特别提醒:“写作是思考的结晶,既要读万卷书,也要对生活保持敏感。”活动中,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冷老师逐一点评,指导如何将阅读积累转化为个性化表达。

家长反馈:方法落地,孩子主动拿起笔

“原来摘抄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激发孩子自己的思考!”一位家长感慨。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立刻翻出随身本子记录心得。金华市图书馆负责人徐进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出此类实践性强的读写活动,助力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