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一张“碳身份证”,如何让金华企业玩转全球低碳贸易?

2025-08-20 12:44:4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胡哲南

8月19日,在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车间,一批即将发往德国的保温杯正贴上特殊标签——手机一扫,产品各工序的碳排放强度、碳足迹及生产工艺的实时碳排数据便清晰呈现。

这张可扫码查询的“分时碳标签”,正是我市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的“破局利器”

这不是偶然的破局,而是一套从“危机识别”到“工具落地”再到“价值变现”的完整闭环。

2026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正式生效。这意味着,钢铁、铝等产品每排放一吨碳,可能要多交60100欧元关税。

对我市而言,这道“绿色壁垒”直接关乎生存——去年全市出口额达7719亿元,欧美市场是重要阵地。如果算不清碳排放、降不了碳成本,订单可能被更低碳的竞争对手抢走,利润空间也会被关税大幅挤压。

破局的关键,藏在“电”里——工业生产的碳排放,很大比例来自用电。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研发的“分时分区电碳因子核算服务平台”,正是解决之道。

这套系统像给电网做“碳CT扫描”:融合区块链和电网拓扑大数据,能精准计算“小时级、区域级”的电碳因子(比如中午光伏发电多,电的碳含量就低;晚上火电厂发力,碳含量就高)。相当于给每度电办了“碳身份证”,企业什么时候用电、在哪用电,碳排放一目了然。用项目负责人侯健生的话说:“以前是看全年平均气温穿衣,现在是看实时天气预报——企业降碳,终于有了科学坐标。”

精准的数据,直接转化为降碳行动力

在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保温杯抛光工序改在中午光伏发电高峰期生产,单件碳排降低27%,仅此一项每年省电费超100万元。“以前算碳排放像翻老黄历,现在是实时导航。”该公司副总姚铁军说。

在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车间里,32台新型电碳管理终端实时显示关键数据:当前市电电碳因子、厂区光伏发电碳排量、单台设备实时能耗与碳排放。“4月15日中午优先用光伏供电,生产一只智能电表的碳排放降了近30%;5月引入绿电交易后,最优时每度电仅产0.028公斤二氧化碳。”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卡迪指着屏幕说,平台数据让降碳决策更精准。

目前,这套系统生成的“分时碳标签”已显成效: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外贸企业反馈,欧美客户对“浙江制造”的低碳实力更认可;多家银行也将动态碳数据作为绿色信贷的重要依据。

面对全球低碳贸易浪潮,金华企业用“碳身份证”证明了一点——绿色壁垒从来不是死路,精准降碳的能力,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力。而这背后,是从数据工具到企业实践的完整闭环,也是“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缩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