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6:32:53
来源: 无
上周末,距离8月底的婺城区才艺大赛仅剩不到两周,新狮街道欢乐艺术团的排练厅内气氛紧张而热烈,16名舞者身着练功服,随着悠扬的乐曲舒展肢体。领舞者葛小玲身姿挺拔,目光专注,一遍遍带领队员打磨着原创舞蹈《灯火婺州情》的细节。这位面带笑意、精神矍铄的舞者,从2011年退休后零基础学舞,到如今成为艺术团骨干、屡获大赛金奖,用十二年的坚持,在舞蹈的世界里,书写了一段“老有所乐”的精彩篇章。
舞出退休生活新精彩
“以前看老人们跳舞的视频,总觉得心里痒痒的,退休在家没事做,就想着不如自己也试试。”回忆起与舞蹈的结缘,葛小玲的眼神里满是笑意。2011年,刚退休的她告别了忙碌的工作,却不想让生活陷入平淡。一次偶然看到老年舞蹈视频后,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她,毅然报名了老年大学民族舞蹈班。
多年的瑜伽练习为她打下了良好的柔韧性基础,这让她在同期学员中迅速脱颖而出。“别人可能觉得年纪大了学跳舞难,但我感觉身体状态还不错,学得也快。”葛小玲的勤奋与天赋很快得到了认可。2017年,她凭借实力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金华市老干部艺术团。
2019年,葛小玲加入新狮街道欢乐艺术团,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次飞跃。优美的舞姿、娴熟的技艺和对舞蹈的深刻理解,使她迅速成为团队骨干。在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开始尝试以原创节目为主打,葛小玲多次担任领舞重任。2020年,由葛小玲领舞的原创舞蹈节目首次亮相婺城区才艺大赛,便一举夺金。
挥剑直指“六连冠”
“再来一遍!注意队形衔接,眼神要跟上音乐的情绪!”排练厅里,葛小玲的声音清晰有力。这次参赛的舞蹈《灯火婺州情》是一支原创作品,5月份接到比赛通知后,葛小玲便和舞蹈老师一起投入到动作设计中。“时间特别紧,从构思到编排,再到队员们熟练掌握,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葛小玲说,为了保证排练效果,艺术团定下每周三次训练的计划,每次训练长达三小时,队员们没有一人叫苦。
团队里16名队员,年龄、基础各不相同,最远的队员要从婺城区白龙桥赶来,却从未迟到过。“大家都是真心喜欢跳舞,再远再累也愿意。”葛小玲笑着说,有队员动作僵硬,她就手把手纠正;有人记不住队形,她就陪着反复练习。“跳得不好没关系,把自己最好的状态体现出来就可以了,群舞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锻炼。”这句温暖的鼓励,成了队员们排练时的定心丸。
从2020年第一次站上婺城区才艺大赛的舞台,葛小玲带领团队连续五年拿下金奖。如今再度备战,她信心满满:“我们已经练了三个多月,每个动作、每段节奏都抠得很细,准备再下一城,拿个6连冠!”
巧手匠心助夺魁
葛小玲的才华不仅闪耀在舞台上。今年五月,葛小玲所在艺术团接到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参加6月15日的浙江省枫彩年华艺术大赛。节目《陶娘》演出服的选择成为难题:既要华丽契合舞蹈主题,体现舞台效果,又要考虑团队经费,正当大家犯愁时,葛小玲主动请缨:“我来试试自己做吧!”
这份制衣的手艺,是她深藏多年的“宝藏”。从小看着妈妈在缝纫机上忙碌,对裁缝师傅上门做衣服充满好奇的她,总爱在一旁“偷师”。“十三岁就能自己翻棉袄了!”葛小玲笑着说。十多岁时,母亲送她的裁剪书更是让她如虎添翼,从此制衣得心应手。
时间异常紧迫,白天要参加艺术团排练,晚上吃完晚饭就立刻投入到服装制作中。“一周要训练6天,白天根本没时间,只能晚上抓紧干,有时候做到半夜12点,确实挺紧张的。”葛小玲说,为了让16名队员的衣服都合身,她挨个给大家量尺寸,画裁剪图、选布料、缝制、装饰,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我晚上去看她,一进门就看到满满一屋子的布料摊在地上,她一个人跪在中间裁剪,忙得连话都没空说,看着都心疼。”葛小玲的好友、70多岁的刘巧英说起当时的场景,仍忍不住动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葛小玲制作的演出服绚丽多彩,完美契合《陶娘》的舞蹈主题,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最终,葛小玲团队与另一支队伍并列拿下大赛第一名。“看到队员们穿着我做的衣服在舞台上跳舞,还拿了奖,那种成就感比自己获奖还开心。”葛小玲说。
如今的葛小玲,生活被舞蹈和制衣填满,却过得充实而快乐。周一到周五,她要么在学习新的舞蹈技巧,要么在带领队员排练,用她的话说:“不是在跳舞,就是在去跳舞的路上。”闲暇时,葛小玲也喜欢看舞蹈类的电视节目。“以前只觉得演员们的动作很优美,自己学了跳舞以后,更能感受他们的呼吸和情感,真正学会了欣赏舞蹈的美,这种感觉特别美妙。”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