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徐武斌:在俞源找到林下经济的“黄金搭档”

2025-08-21 14:26:07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六年时间,徐武斌因黄精已投入近千万元,种植端投了300余万元,深加工端投了600余万元。

“黄精要四年以上才见效,前几年全靠投入。”浙江颐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武斌坦言,也曾有过压力,但看着山林变绿、乡亲增收,企业未来可期,就觉得这一切投入都值得!

b729c1dc-6b9d-43c2-950c-3e020c48415f.png

Part.01
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我以前是做钢材贸易的,这个跨界有点大。”徐武斌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黄精种植前景广阔。2019年的他还是永康市一家五金商贸企业的“销冠”,恰逢武义鼓励中药材种植。当时,徐武斌也有自己做实业的想法,在深入考察俞源乡的土地状况后,当年便在该乡大黄岭自然村流转了300余亩林地,满怀期待种下第一批黄精。可一年后,黄精长势稀稀拉拉,产量低得可怜。

ffaee317-1a49-479a-a2fb-4c380a5a80c4.png

“问题出在选地和种苗上。”徐武斌说,当时选择的林地是一片阔叶林,枝叶过于茂密,导致光线不足。亲身种植后才发现,黄精是一种既喜阴又喜阳的植物;与此同时,第一批种苗也没选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那一年,前期100多万元的投入几乎打了水漂。

2024年,在俞源乡党委、武义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他带着团队重新选址,顺利在樊岭脚村流转了60亩几近绝收的油茶林,在这里一边抚育油茶,一边套种黄精。

这一次,他请来了“智囊团”——浙江农林大学的斯金平教授团队,从种苗选育到种植技术全程把关。

六年间,曾经搞销售时西装笔挺的他,成了常穿布鞋的“泥腿子”。今年他入选第六批金华市林业乡土专家,还成为金华市药学会中药资源评价与利用专业委员会成员、金华市中药材协会理事。

0e5c478f971fc786c16b3182a1437ed1.jpg


Part.02
让山林“省力”又“生金”

走进徐武斌的黄精种植基地,山间一条银色轨道格外显眼。轨道车沿着斜坡缓缓上行,一次能运500~700斤物料,解决了“山路陡、运输难”的老问题。这是武义林业系统内的第一家山地轨道运输系统!

3b633820-7f41-45de-bda5-bf33d0af59eb.png

原来,俞源乡曾是该县有名的油茶产区,但由于油茶大多生长在高山之上,村里年轻人外出就业,老年人体力不支,无法携带沉重物料上山抚育,大面积油茶林荒废。徐武斌经过一系列考察后,发现油茶林和黄精套种简直是绝配。为了解决运输难题,他和武义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专门去淳安考察。

“用无人机运输难度大,修路会破坏植被,只有轨道车成本低、审批快,还不毁山林。”徐武斌算了笔账,以前人工扛货上山,一趟要个把小时,现在轨道车20分钟就能搞定,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0多万元。

如今,老油茶林抚育后,每亩保留60~70株,既保证油茶结果,又为黄精遮阴。“油茶每年产果榨油,黄精四年一收,一亩地两份收入。”徐武斌给记者算账,保守估计,油茶每亩年增收1200元,黄精每亩年增收4000多元,“荒山林变成了‘聚宝盆’。”

65e85e33-51e2-44a1-af84-f6a057ed5da1.png

科技赋能不止于此。在钟从村的黄精种苗培育基地,玻璃温室里整齐排列着育苗盘,这是他刚落地的少数民族扶持项目。“自己培育的种苗成本能降30%,还能选出最适合俞源气候的品种。”徐武斌说,经过2年驯化,他们培育的多花倒苗黄精,一株能从1个芽头分裂成多个芽头,预计四年亩产可达3000斤,比最初的品种翻了几番。

从2019年扎根俞源,徐武斌已陆续流转2230亩土地,有计划地种植黄精。

75788b38-b7b3-40d5-982c-54388914474a.png

Part.03
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

“都是周边村里的老人,六七十岁的居多,一天能挣150-180元。”徐武斌说,每年光工资就要付出去四五十万元。

在俞源乡,不少老人因年纪大、外出务工难,收入微薄。徐武斌流转林地时,不仅按亩付租金,还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干活。

“以前守着荒山林没收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当地村民潘岳明一年在基地能干上小半年,收入近万元。

f49a484914ccbe1ed288b272c5435506.jpg

为了让更多乡亲参与,徐武斌推出“保底收购”模式:农民跟着种黄精,他提供种苗、技术,成熟后按市场价保底收购。

“老百姓怕的不是种,是卖不出去。”徐武斌说,目前已有不少农户跟着试种,他承诺种多少收多少,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能坚持下来,离不开乡里的支持。”徐武斌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动的是,第一次种植失败后,该乡的书记、乡长亲自陪他走村进山,还为他妥善处理了土地流转后的各项后续政策问题,让他能安心种植。正是这份留住企业的诚意,让他更坚定了在俞源长久种植的决心。

47e88d278cd73606e4ab83699d69b62a.jpg

俞源乡“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方式,让徐武斌的黄精事业走得更稳。他预计,2026年俞源乡首批规模化种植的黄精就可采挖;下一步,他计划将“油茶+黄精”套种模式推广开,让更多荒山林地变成“金山银山”。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