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2:08:21
来源: 金华发布
看山水,峰峦叠翠,碧波荡漾;看乡村,处处皆景,游人如织;看产业,产品出彩,品牌出圈……放眼八婺大地,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华发布联合金华各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政务发布特别策划推出“点‘绿’成‘金’ 大美八婺”政务融媒系列报道,全面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金华的生动实践,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巍巍壶山,潺潺熟水。地处浙江中部的武义,呈“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格局。从传统的依山靠水到如今的护山养水,勤劳、踏实、聪慧的武义人不断探索着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春品茶香,夏赏莲韵,秋登牛头,冬沐温泉……20年来,武义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山区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寻找新路径、增添新动力。
作为“中国温泉之城”,武义温泉以量大、水优、温度适宜著称,并且富含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眼下,泡温泉对游客来说不再是新鲜事,“冷泉”已经成为了武义旅游市场的新宠儿。
“清凉舒适,跟在河水里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炎炎夏日,武义县大田乡善渡民宿的温泉房依旧供不应求,游客祝女士特意带着家人来这里体验“冷泉”,“既能避暑玩水,还能养生,很适合全家人一起。”
为了让民宿里的温泉像自来水那样,水龙头一拧就来,武义在去年投入约450万元新建了一条13公里长的温泉管道,从溪里温泉出水口一直延伸到大田乡,沿途民宿可根据需要安装支线管道,从管道直接取水,以“温泉+民宿”形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温泉原本是冬日经济,夏季“冷泉”的增加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把民宿一年到头的6个月旺季延长到了9个月。
“我们这里的温泉就是管道接过来的。”民宿老板王文彪介绍,目前民宿除了12间温泉私汤房可以提供泡温泉的服务外,还有3间日间温泉房可以满足游客体验温泉的需求,“日间温泉一场4个小时,客人多的时候,一间温泉房一天就能接待三个场次。”
而离温泉出水口最近的熟溪街道溪里村,则早已依靠“离温泉景区近、价格亲民、房间温馨”的优势,打造起“绿谷汤乡·时光溪里”村宿联盟。民宿全由村民改造自建房而成,目前村民开办的民宿超30家,带动当地居民就业200余人,增加年收入600多万元。
近年来,武义积极拓展“温泉+”生态经济化转化途径,包括“温泉+疗休养”“温泉+运动”“温泉+食药”“温泉+文化”等旅游新业态,持续丰富旅游产品。
除了一汪温泉,武义的水还孕育出了一朵“金莲”。
武义是“中国宣莲之乡”,宣莲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是世人对武义宣莲的不吝赞美之词。在南部山区,从壶源村的“一亩方塘”开枝散叶,如今宣莲已经遍布柳城、西联、桃溪等乡镇,全县宣莲栽培面积达9000余亩。
眼下正是水果莲的采摘季,中午,柳城畲族镇江下村迎来了几辆旅游大巴的游客,孩子们举着莲蓬追逐,大人们对着荷花拍照。“清晨采摘的嫩莲蓬部分卖给游客,部分发往外地,稍老的就晒干做干莲子。”莲农钟新龙戴着草帽摘起嫩莲蓬,指甲轻掐即开,露出圆润莲子,“现在村里的干莲子和水果莲都很受欢迎,常有客户一次就买五六十甚至一百个莲蓬。”
从赏荷花、收莲子、收荷叶,到莲蓬、荷花、莲藕售卖、制售荷花宴,武义已经形成了产、供、销、加工的产业链,宣莲从200多年前的贡莲演变成了整个武义南部山区的“致富莲”。近年来,武义不仅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十里荷花长廊”风景,还以莲为媒,深挖宣莲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莲茶、莲宴、水果莲、莲子土烧酒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莲产品,实现单一宣莲产品到多元化莲产品的发展。
武义白姆乡源口水库水质优良,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极其优异。在这片土地上的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正推动着武义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寿仙谷药业与白姆村创新推行“村集体助理制”,在白姆村流转土地面积达6000多亩,将农户土地租金从每亩400元提升至800-1000元,年租金支出超500万元。基地的建设还吸纳了周边500多名年龄大的低收入农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近5万元。“多亏了家门口有企业,不用出远门就能赚钱,每天上班路程才十来分钟。”今年55岁的何菊花是横山村村民,在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工作已有17年。除了她自己,丈夫和儿子也在基地干活,一家人的年收入突破20万元。比起从前靠种植香菇所得的两三万元,收入增长了近10倍。
在该基地的加持下,白姆乡通过将山林流转用于中药材种植,致力于打造以中药材种植、研发、销售为体系的“国药小镇”,有效实现了山林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放眼全县,武义现已形成以寿仙谷医药为龙头,其他企业为骨干的集育种、栽培、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及临床研究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相较于寿仙谷用产业活水浇灌富民之花,另一边,履坦镇坛头村则实现了从烂河滩到“千亩湿地”的脱胎换骨。
饭点将至,村头的悠岚居又迎来了一批客人,老板邵阳武夫妻俩忙得热火朝天。“现在开的农家乐每年能赚100多万元,自己的房子不用交租金,店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村里的乡亲,我也算帮村里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邵阳武介绍,自己以前常年开大货车跑长途,又累又不安全,还照顾不到家里,看着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2018年,夫妻俩干脆把自家装修了一番,开起了农家乐。
近年来,坛头村通过“五水共治”工程推进河道清淤、修复生态护岸、种植水生植物,成功重构水系、重塑“白鹭翩飞”的湿地景观。同时,村庄依托拥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修缮6000余平方米濒危建筑,引入文创企业打造美术馆、婺州窑艺术馆、诗人档案馆等十余处文化空间,形成“湿地+古村”双IP联动,打造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理想的“归园田居”。
同样经历蜕变的土地,还有位于王宅镇的“花田美地”。此前,这里荒草丛生、无人问津。通过重塑乡村田园,如今,环境美了,人气旺了,风景这边独好。
“花田”的土地流转自周边十几个村,近6000亩,年增加农村农民收入近800万元。“花田人”与周边乡村村民早已融为“一家”,老老少少随时都可以免费逛这个“后花园”,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其中不乏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目前,“花田”已经覆盖花卉生产、粮食生产、精品水果、水产养殖等多个产业,反哺农业农村农民。
武义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森林面积达173.9万亩,素有“全球绿色城市”“全国天然氧吧”之美誉。“江南九寨沟”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义县西南腹地,主峰海拔1560米,是金华地区的最高峰。这里森林茂密、生态系统保存完整,被誉为“植物基因库”,也是夏季避暑、森林康养的热门胜地。
清晨,看山雾从山谷漫起;夜幕下,泡私汤仰望星河。依山势起伏而建的牛头山鸟巢民宿,诠释着建筑与山水共生的逻辑。“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慢’成为了生活的底色,可以静静感知旅行最本真的意义。”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表示。
浙江牛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林介绍,为了将“让客人住进自然里”的理念贯穿始终,民宿仅有6栋8套客房,每套客房配备独立温泉泡池,泉水则取自地下2300米的深层矿泉。
从“卖山头”“卖木材”到“卖生态”“卖景观”,牛头山景区的保护开发已然成为武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本。如今,这座武义老牌的国家4A级景区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新增的1500米索道,让游客仅需15分钟便可直达山巅主峰,俯瞰天师峰、玻璃平台等核心景观;配套的森林步道、森林书吧、艾草热敷体验,为人们提供了身心疗愈的新场景。而当初从牛头山上搬迁下来的西联乡1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在“村景联建”的新模式下,打开了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景区吸纳了上百名村民,占员工的九成,带动农民变员工。
茶山同样是武义绿色经济的重要支点。作为享誉全国的“中国有机茶之乡”,2024年,武义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产量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57亿元。
今年,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又推出了新品——烘青覆盖片。不同于传统茶叶“冲泡饮用”的单一场景,烘青覆盖片凭借“可饮可食”的特性,推动消费从“喝茶”向“吃茶”延伸。而通过多元化产品开发,公司将夏秋茶资源充分利用,使茶叶年生产期延长至200天以上。
作为武义茶产业龙头,该公司通过合作共建、技术示范等方式,辐射周边茶园超5万亩,为1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武义不断挖掘茶产业多元价值,在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推动县域茶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为绿色经济注入澎湃动能。同时,以“茶+文旅”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采茶研学、茶旅民宿、欢乐茶园马拉松等新业态,并推出茶啤、茶膏、茶餐等30余种茶衍生品,形成“茶+科技”“茶+文旅”“茶+饮品”的多元生态圈。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