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健康   正文

胸闷十年苦,微创一朝除!肺动脉瓣狭窄,一根导管“撑”出新生

2025-08-22 07:28:04

来源: 金华市中心医院

作者:

"才走几步就喘不上气,连躺下睡觉都成了奢望..."被心脏瓣膜狭窄困扰十多年的王大爷,怎么也没想到,医生仅用一根细导管就化解了这个难题!这种微创介入手术,就像为心脏做了个"管道疏通",让他重新找回了畅快呼吸的感觉,生活终于重归正轨。





来自衢州的王大爷患有心脏病,十余年来经常胸闷气促伴下肢水肿,因此反反复复的住院,身体越来越虚弱,连日常活动都变得吃力。当地医生说治疗须要开胸,且花费巨大,这可把王大爷和家里人吓到了,一直拖着到现在。最近,王大爷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胸闷气促,为此家属带他来到了金华市中心医院寻求帮助,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潘轶斌了解到王大爷的情况后,建议住院治疗,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诊断为: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经过全面的肺动脉CTA评估和讨论,潘轶斌团队一致认为该患者符合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适应证。在与家属深入沟通手术方案及风险后,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这项微创介入治疗——经球囊导管技术扩张狭窄的肺动脉瓣膜。

手术通过穿刺股静脉,进入导管监测显示,术前右室压112/10mmHg,右室造影肺动脉瓣环直径约18mm,射流征明显;将球囊精准送达狭窄的肺动脉瓣,随着球囊分次扩张,瓣膜粘连松解,血流瞬间通畅,用20mm囊扩张肺瓣2次,球囊腰征消失,复测右室压降至21/13mmHg,血氧饱和度升高,达到了临床理想效果;王大爷当即感到胸闷明显减轻。

术中造影 

术后第二天,王大爷下床活动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感慨万千地说着:“感谢潘主任,我整个人都轻松多了,这个病得了这么多年,没想到还能做微创手术…”

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更推动了医院心脏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据潘轶斌介绍,对于高龄及体弱患者而言,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具有显著优势。不仅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周期,还极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预后效果。

目前,王大爷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期间未再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近年来,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先后成功开展多项心脏介入新技术,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浙中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诊疗选择。


健康小贴士

什么是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疾病,指由于肺动脉瓣开口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地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这种狭窄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缺陷,也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瓣膜病变等因素引起。通常,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那些症状加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性心脏手术。手术通常在导管的引导下进行,医生会通过血管插入一个特殊的导管,并将其引导到瓣膜狭窄的位置。然后将一个带有球囊的导丝通过导管送入瓣膜狭窄处,并将球囊充气扩张瓣膜,使其恢复正常通畅,完成球囊扩张后,医生将球囊抽蹩并撤出导管,包扎穿刺口手术结束。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优点

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其次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术中球囊能够有效扩张狭窄的瓣膜,使血液的正常流动得以恢复,术后效果显著,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可以明显感受到胸闷、气短等症状的减轻。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具有低风险性。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