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乡约   正文

浦江郑宅举办敬师礼暨送学礼活动

2025-08-22 17:54:1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王卫英 通讯员 吴根磊

千年孝义传星火,白麟溪畔续华章。8月21日,浦江县郑宅镇举行2025年敬师礼暨送学礼,意在传承千年义门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表彰爱岗敬业辛勤付出的广大教师,勉励勤学笃行筑梦未来的莘莘学子,凝聚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的磅礴力量,营造全镇上下崇学善学的浓厚氛围。县政协主席张建顺,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余,郑宅镇全体班子成员,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优秀教师代表,郑宅镇优秀学子代表参加活动。

迎盛世龙腾敬孝义师生

板凳龙在白麟溪的波光里舒展,学子们举着千年的期许,自香火厅向新而行。忠信孝悌、礼义廉耻,郑氏家训自匾额上流淌,宋濂先生的目光藏在香火余温里,看后辈以虔诚为笔,在郑氏宗祠前续写孝义注脚,一拜是家风赓续,再拜是前程似锦。

敬师送学的红绸系着新程,在龙首凝望的余晖里,既牵着故园的炊烟,又拽着远方的星子。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郑秋义在郑氏宗祠前再次吟响家训释义,从时光里递出蕴含家训的灯盏,将孝义文脉轻轻铺展在后人眼前。今天,132位郑宅学子从这里扬帆起航,奔赴下一程山海。

行束脩之礼呈桃李之恩

在敬师礼环节,郑宅镇党委书记项柏青深情致辞,感恩老师们为了郑宅教育事业发展的付出呕心沥血,祝福郑宅学子们承续薪火、如龙腾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对于学子们还提出了三点殷切期盼:知恩图报传家风。要牢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家乡;勤学修身砺真才。明辨是非荣辱,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治学;情系桑梓报春晖。在外要常思故土,学有所成之时,要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余坚定勉励,宋濂爱心基金,从资助贫困学子到奖励优秀教师,正是千年孝义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全体教师要继续秉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追求,郑宅学子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时代使命的担当者、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不断书写人生华章。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将“学在浦江”的金名片越擦越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青衿执礼,六物承意,肉干、芹菜、莲子、桂圆、红枣、红豆等六种礼物在素布下静静躺着,是时光筛过的敬意,蕴含着“敬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育、早日高中、宏图大展”的美好寓意。学子躬身的刹那,仿佛听见千年义门的回响——师俭有序,耕读传家。古有弟子奉束脩以示求学之诚,今有学子捧心意以谢教诲之恩。这庄重的束脩之礼,是传承,更是承诺。

赠宋濂学资誉锦绣前程

在送学礼环节,项柏青书记首先向宋濂爱心基金会副理事长郑隆喜先生、倪步伦先生和监事郑红坡先生庄重赠送《郑氏家仪》;应俊镇长向宋濂爱心基金理事方浙添先生、郑新荣先生、郑甘生先生、黄辽东先生、孙杰先生、王樟大先生、黄强先生郑重赠送《郑氏规范》。

《郑氏家仪》《郑氏规范》作为郑氏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典籍,是滋养向善之心、凝聚大爱力量的宝贵财富。宋濂爱心基金的各位带头人,正是这份善念的当代传承者,让那份深植于家族的善意,化作照亮当下的暖,延续生生不息的爱。

梦翼初丰承露泽,薪火相传义门情。送学礼上,优秀学子依次上台领取宋濂爱心基金。一份助力,梦想天空分外蓝;一声感谢,乡音乡情最缠绵。反哺之恩,远亦承情;奋发图强,传递爱心,愿此心换彼心,共谱郑宅发展新篇章!

寄殷殷期盼蕴浓浓乡情

文房赠英才,逐梦向未来。项柏青书记向2025年郑宅镇高考状元、考入浙江大学的应知含同学颁发奖学金、赠送文房四宝。应知含真情发言,立志誓以所学回馈这片深情的土地,让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时代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郑宅中学优秀教师陈婉珍老师在活动中共享育人之志,坚守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践行“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初心,传授知识,更点亮梦想。

丹心系桑梓,真情暖教育。郑可集先生多年来以无私大爱和实际行动为家乡搭建起了助学圆梦的温暖桥梁,他为学子寄语,永葆求知之心,勇攀知识高峰;常怀感恩之情,铭记乡土恩泽;锤炼坚韧之志,直面人生挑战;涵养家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

孝义传千古,今朝竞风流。县政协主席张建顺表示家风是刻在血脉中的基因,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今天的活动,是对郑义门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弘扬,是郑宅尊师传统的生动实践。张主席对学子们提出四点希望:牢记根本,不忘家乡。无论将来身处何位,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不要忘记郑义门“孝义廉俭”的优秀传统文化;勤奋学习,追求卓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修身立德,心怀感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传承郑义门的孝义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坚定信念,勇担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乙巳夏夜,白麟溪的流水铭记灯火璀璨,郑氏宗祠的匾额见证薪火相传。132名学子将从这里出发,带着家乡的祝福奔赴山海;教育者将继续坚守讲台,让尊师重教的种子在孝义郑宅生根发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