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给1937年先辈的信丨金师附小中山校区五(4)班胡馨月

2025-08-22 22:02:02

来源: 无

作者: 胡馨月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山校区五(4)班 胡馨月

亲爱的太外公:

展信安!

我第一次听说你的故事,是在外婆那里,我不明白为什么每当外婆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几度哽咽,她也害怕枪炮声和穿过战场的风声呼啸吗?

再看到这个故事,便是在厚厚的族谱中。那南征北战的戎马一生,在如砖厚的族谱中,只留下短短几行如蚁的小字:沈长溪,1944年在家乡沈宅村被抓壮丁,背井离乡。1946年参加新四军,在四纵队一旅三团任通信兵,从此走上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战斗中成长。

在成长的路上我听过很多关于先辈们红色革命的故事。在课本中,在历史书上,在电视电影里,在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为更壮烈更激昂的先烈故事潸然泪下。但每每听到你的故事,我依然无比震撼动容,因为外婆每次讲起你的故事时,都泪流满面,猩红的眼睛里噙满泪水,低哑的声音满是深情,那些悲壮的不朽的都是书本的故事,都是别人的故事,而你的故事,是我太外公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听外婆和妈妈的讲述,我却从未见过你,于是我在梦里寻找你,梦里风声猎猎,如一头挣脱枷锁的猛兽,在战场上肆虐,横冲直撞。四下里枪炮声不绝于耳,震得人耳膜发麻。你匍匐在壕沟里,怀里紧抱着电话,身体贴着地面,止不住颤抖的手没有停止怀里的动作,不停地拨号、连接、中断,听筒里的忙音和耳畔的枪炮声混成一片,你努力地辨别。

子弹,穿破风声,落在身边,冲锋的号角和伤员的哀嚎声交织成一片。炮弹,呼啸而来,落在身边的土堆上,掀起的沙土把残破的身体掩埋。大地在震动,风呼啸着在战场上肆虐,仿佛呜咽的哭声。

战友们奋然反击,黑洞洞的枪管激出阵阵火花。战壕里,战友一个个倒下,由温暖变得冰冷。你不敢停下来,仿佛所有生的希望都背负在你一个人身上。硝烟中,一颗手榴弹投向你身边的战士,你不及思虑,只一瞬,将战士扑开。随着一声炸裂,你趴在地上,右腿一阵剧痛,视线开始昏暗。你伏在地上,最后试着想再听见些什么,击弹声,炮轰声,惨叫声混成一片,渐渐地轻了下来,最后只剩下呜咽的风声。

是的,你活了下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却从未如此认为,整整一个通讯班,唯独你一人生还。在你满头华发,生命弥留之际,你望着虚无的半空,喃喃地说:“他们来接我了。”那一刻,你前半辈的南征北战和后半辈的静水流深才真正释然了。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无处遁形,无从选择。但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前,你的选择却如此坚定。

如今,家乡的狮子山变成了风景区,每逢节日,便也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而在老屋这里,时光仿佛陷入了沉睡。偶有迷路的游人走进这里,看着满目疮痍,荒草丛生,茫然无措。他们不知道在这个老屋里,曾经住着这样一位舍生忘死、九死一生,在那个年代却又是平凡普通的传奇老人。

村里老树下的那座桥还在,长满了青苔,虽然在村口,盖了一座新桥,但是村里的老人们每天依然习惯从这座桥走过,我想,当年你就是从这座桥离开家乡的吧。

老树旁的学校还在,不过它已经变成了晒谷场。村口修了路,从村里到镇上,宽宽的大马路,十分钟的车程,孩子都到镇上去读书了。村里种的稻谷、玉米、茭白都可以通过这条路送到镇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去。

你曾经祈望的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男耕女织,平静如水的生活,如今在这座小山村每天上演。虽也常有年轻人,背井离乡,但他们不是为了战争,不再颠沛流离,而是为了学习和工作,回来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这就是你曾经追求,不畏牺牲,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吧!

如今你长眠在狮子山脚的小土坡上,在这里可以看到村口的那座桥,可以看到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和行人,可以看到你向往的生活日夜交替,四季更迭。

亲爱的太外公,你和你的战友们用热血铺就的道路,是我们如今安稳生活的基石。先辈们的牺牲,我们深刻铭记。那些无名的冲锋、无声的坚守,我们永不忘却,我们将以行动传承革命的精神!

此致

敬礼!

您的曾外孙女

2025年8月1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