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10:07:47
来源: 无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8月22日晚7时30分,金华市文化馆群星剧场内座无虚席,随着《黄河船夫曲》深沉有力的旋律响起,由金华市老干部艺术团(婺韵合唱团)带来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合唱展演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黄河大合唱》为核心的演出,用穿透时空的音符,将现场观众带回那段烽火岁月,带来动人的“黄河之声”。
这是我市首次以展演完整呈现《黄河大合唱》八个经典乐章,从开篇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里“咳哟!划哟”的坚毅呐喊,到男中音独唱《黄河颂》中“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从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铺展的壮阔图景,到女高音组唱《黄河怨》里饱含血泪的深情倾诉,每一段旋律都精准击中人心。
当《保卫黄河》激昂的合唱响彻剧场时,台下观众自发跟随节奏鼓掌合唱,掌声与歌声交织,化作对民族精神的集体致敬。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剧场内的掌声久久不息。
这场高水准演出的背后,是婺韵合唱团成员们近6个月的倾心付出。这支2015年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组建的合唱团,面向全市招生,成员涵盖全市机关干部、大中小学老师、企业家、医生、职工及退休人员,年龄跨度从20岁到70岁,每个人都需经层层选拔、专业考试才能加入。每周四晚,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市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总能准时响起他们的练歌声——有的成员是单位业务骨干,便提前把手头工作赶完;有的退休干部年逾古稀,仍坚持坐公交准时到场。“这里没有职位高低,不谈报酬名利,大家就为了把合唱唱好。”一位团员笑着说。
对合唱团成员们而言,演绎《黄河大合唱》既是致敬经典,更是一场“自我挑战”。大家虽热爱歌唱,不少人还具备独唱能力,但却都非专业人士,而合唱讲究的“共性”与“和谐”,恰好是大家最初的短板——要让个性突出的声音融入集体,让各声部达成均衡统一,需要反复打磨。所以,为了有更完美的演绎,大家又自发增加了每周二晚的排练时间。排练期间,有成员主动从家里搬来录音设备、话筒,录下排练音频供大家回放复盘;演出总导演兼指挥姜华敏老师更是倾囊相授,这位金华音乐界的资深专家,凭借丰富的合唱训练经验,逐句指导团员调整气息、校准音准,帮大家建立“既唱好自己,也听清他人”的合唱意识。
更令人动容的是,演出的内容设计、呈现形式均由团员们共同讨论确定,就连伴奏的钢琴师、琵琶手,也是大家发动身边朋友特邀而来。“我们想让这部经典更贴近观众,也想让大家看到,非专业团队同样能把红色经典唱得有力量。”姜华敏说。
见证了这台展演逐步成形的艺术总监楼存记用三个没想到点赞整场演出:没想到金华存在婺韵合唱团这样一支团队,“看似业余,实则专业,从声音、表演等方面都展现出高水准”;没想到合唱团演员如此投入,“不少成员年龄较大,或退休或有其他本职,却利用业余时间辛苦排练,且演出感染力极强,让台上台下的现场很多人被歌词与表演打动而落泪,达到了难得的情感共鸣效果”;没想到金华合唱水平已达到较高层次,“以往大家普遍认为金华合唱水平在全省不算突出,但此次演出展现出的水准让人惊喜,足以到省内竞争一二。”他还说,期待合唱团把节目带到高校甚至各县(市、区)巡演,让更多人听到这些好声音。
浙江省合唱协会理事长严圣民来彩排指导时,也对合唱团赞不绝口,“想不到金华有一支这么优秀的业余合唱团,想不到你们能够把《黄河大合唱》整首作品唱下来,并且唱得很不错。”
这场令歌者、听者共情的《黄河大合唱》,不仅让观众重温了抗日战争的壮阔历史,更展现出一群普通人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以及深藏在旋律里的民族精神。正如黄河奔涌不息,这份对经典的敬畏、对歌唱的热爱,相信也会在婺韵合唱团的歌声中继续传递下去。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