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07:30:03
来源: 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首诗歌《我爱这土地》出现在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题中,作者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耀眼的星辰之一。近日,金华市图书馆“走读浙江”活动“童梦婺游记——走进儿童文学名著里的故乡”走进艾青纪念馆,并探访了位于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的艾青老家,寻找诗人笔下的故乡印记。
从小学课本到中学课堂,艾青的诗歌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在市区艾青纪念馆前的艾青雕像前,来自金华市东苑小学的王伊涵和金华市南苑小学的潘宇轩正深情朗诵这首入选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绿》。童声稚嫩却饱含情感,与周围环境奇妙共鸣:梧桐树影婆娑,绿草如茵,就连砖缝间倔强生长的野草,都呼应着诗人笔下那蓬勃的绿色生命力。
艾青纪念馆内展出了艾青的书籍、手稿、照片、奖章、奖状等,三楼展厅更真实地还原了艾青书房的样子。“艾青夫人高瑛几乎把艾青生前书房里所有的物品,全部以无偿捐赠的方式移交给了金华。”金华市艾青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珍贵的馆藏传递着艾老一家对故乡的浓浓情意,让参观者得以近距离感受诗人的创作环境,感受诗歌蕴藏的强大力量。
想要了解诗人和这片土地的更多故事,可以再去一趟艾青老家——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在那里,能走进艾青出生的老房子。始建于光绪年间的艾青故居是一座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江南民居。门前立着艾青的半身铜像,诗人的目光炯炯眼望前方。珍贵的照片、家具、诗歌文章等清晰地展示了诗人成长的轨迹,二楼透过窗户,还能看见院子里那棵艾青最爱的玉兰树。
离故居不远的西周村头,艾青故居讲解员蒋光军带着孩子们来到两棵千年古樟树下。“有张1953年的老照片,艾青跟侄儿就一起坐在这棵大樟树上,位置在这里。”70多岁的蒋光军指着樟树树干的一处说,“这棵就是艾青的‘樟树娘’。”1973年,艾青回到畈田蒋时,每天都要跑去看这两棵大樟树。微风拂过,6岁的蒋恺哲牵着弟弟蒋恺鑫的手,和小伙们一起在樟树下玩耍嬉戏。欢笑声中,恍惚看见艾青笔下的童年,《下雪的早晨》里就描写有“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的有趣场景。
站在艾青大道远眺双尖山,感受脚下大地的脉搏。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艾青深沉的情感,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关注人民的情怀。“这次走读不仅是一次文学寻根,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金华市图书馆负责人如是说。当一代代孩子在艾青的诗句中成长,当一双双年轻的眼睛在这里寻找诗意的印记,是土地与诗歌的交响,化作文化基因,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