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从金华到全国!金华市江滨小学亮相全国气象科普教育论坛

2025-08-24 17:27:35

来源: 无

作者: 叶骏

8月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2025年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主题沙龙”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学术研讨、课程展示等模块,立体化呈现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中小学校、高校、科研院所共120余人参会。

金华市江滨小学作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校,参加了此次活动。副校长谢旭琴作《以气象为笔,绘科学素养画卷》主题汇报,分享交流学校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并获评“2025年全国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

2019年,江滨小学在金华市气象局、金华市科协大力支持下,在教学楼顶打造了近800平方米的“万物气象生态园”。它由“气象知识科普馆”“农业种植体验园”“气象数据监测区”三部分组成,是一座融合气象、天文、农艺等元素,集教育、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园;此外,生态园还向校外师生及家长开放,最大限度发挥校园气象站的价值和辐射功能。

为持续气象科普育人动能,该校构建了“课程—平台—活动”三维一体的育人体系,让气象科普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为科学素养调色增彩。基础课程实现学科渗透,科学课解析“金衢盆地气候密码”探秘“金华梅雨季成因”;语文课上绘制“节气小报”创编“天气童谣”;数学课用气象数据绘制统计图……校本课程构建能力阶梯,初步形成了三个学段气象普及课程,开发了“气象+农耕”系列课程。

2022年,江滨小学充分利用场馆,建设新型教学空间,创建“空中气象生态园”,虚实融合拓展维度。每日“气象观测”、每周“气象播报”、每年“校园气象节”定期进社区宣讲,已成为学校气象科普活动常态。各项活动成了孩子们“学气象、知气象、用气象”的舞台。

江滨小学以素养为导向,构建“生长性档案”,记录孩子们科学素养进阶路。学校用“气象探究手账”记录着孩子们的科学足迹。每年“气象节”都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分层设计项目化活动,今年第七届校园气象节围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分设年级计“气象预警小超人”“迷你温室建造师”等项目任务,活动中孩子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最后的创意展板秀,展示了学生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思维跃迁。

江滨小学通过一系列气象科普活动,助推科学素养提升,从点到面,校际联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金华市科普教育基地、金华市科学教育实验学校、浙江省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学校、浙江省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气象+农耕”新型实践教育模式成为江滨小学的新品牌,它实现了学科跨界,打通了教学与实践的“任督二脉”,开辟了一方“五育融合”的别样新天地。校长石如意表示,面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情况,学校深入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成因,培养关注天气现象、掌握天气动态的习惯,为青少年群体及其家庭与社会科学普及抗灾防灾意识,“让教育更自然地发生”。

科学教育或许就像生态园里的种子,给它一片土壤、一缕阳光,就能长成参天大树。石如意说,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气象为笔,绘学生科学素养画卷,做好科学加法,让孩子们在生态园里种下科学梦,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引领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科学的天空中翱翔。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