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给1937年先辈的信丨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八(4)班张博然

2025-08-25 11:36:43

来源: 无

作者: 张博然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804班 张博然

敬爱的王冷斋先生:

您好!

我是一位来自21世纪的中学生。一直以来,我很喜欢诗歌,您的那句“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是我的最爱!也许您会好奇我为什么会喜爱它,请听我慢慢道来。

跟随您的诗句,我仿佛穿越到了8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柱倚阑干”,这说的就是宛平城内的卢沟桥。从古至今,这座让无数文人墨客沉浸其中、凭栏吟哦的桥也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让日军虎视眈眈。

1937年7月7日10时10分,日军在演习后声称丢失了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遭到守城官兵拒绝,双方剑拔弩张。7月8日凌晨3时,您奉命前往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部谈判,您深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您更明白此次谈判对国家的重要性,绝不可退让半步!我仿佛看到您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跟随您来到谈判现场,为您的义正词严和不卑不亢感到振奋鼓舞!您并未被日方的发难及咄咄逼人所吓倒,反而严词拒绝,“夜间宛平城城门已闭,日兵城外演习怎能在城内失踪?就是退一步说,果有失落之事,也绝与我方无关,或者效当年南京领事藏平自行隐匿的故技,企图作要挟的借口。”您一气呵成的发言使得日方哑口无言,更是一针见血点破了日方那张披在身上的狼皮。只可惜时局原因,双方最终并未达成一致,于是7月8日早5时30分,日军的子弹向宛平袭来,一场全面侵华的战争开始了。

透过书本对那段历史一笔一画的定格,我看到了您在谈判时的坚定,看到了您渴望报效祖国的决心。“桥上雄狮今已醒,似知匕首已临头”,然而,雄狮为何惊醒?大难临头,他在绝境下而醒;英雄觉醒,您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论英雄,谁是英雄?

在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您就是英雄!

蓦然回首,“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带给人的远远不止奋勇杀敌的战士,远远不止用自己方式践行誓言的同胞们,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爱国的精神!回望古今,陆游年迈之时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期望,文天祥写下“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徐锡麟以赤子之心写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决心……他们无不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爱国”。

我爱那句诗,它让我从历史中窥见,只有怀着一颗爱国的心去做,方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对于成长于新世纪的青少年来说,想做好它并不难,您用言行教会我们的从不是干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垃圾分类、向山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老人……这些事情无不稀松平常,但却对祖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青年的烦恼无非是志向太大或志向太小。”这是一个不好的问题:有人认为它并不重要,对它不够重视;而有的人却认为“爱国”是件大事,不屑于做那些“稀松平常的事”。这些想法无疑是错误的:前者自不必多说,后者所占人数却不在少数。怀着一颗爱国之心行事,自然不会“不屑于做稀松平常的事”了。

非常有幸和您有这样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面对战乱和动荡,您的这首诗连同那段历史一起教给我的,不仅是一种言行,一种尽自己所能的践行,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爱国之魂以及钢铁般的意志!

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

矢志不忘!

此致

请接受一位青少年朋友最真挚的敬意!

张博然

2025年8月10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