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给1937年先辈的信丨金华市望道小学二(4)班吴佳怡

2025-08-25 11:36:53

来源: 无

作者: 吴佳怡

金华市望道小学二(4)班 吴佳怡

光脉相承,铭记有我

——写给1937年先辈的一封信

敬爱的抗战先辈们:

上周,我和姐姐走进社区的“抗战故事角”。墙上的老照片中,1937年的天空总蒙着灰,你们趴在战壕里,脸庞被硝烟晕成模糊的影,唯有紧攥步枪的手,指节绷得像拉满的弓,枪影斜斜拖在地上,像历史用刻刀在大地上划下的印记。

讲解员的声音漫过时光,那时的夜是化不开的浓墨,没有灯,你们就盯着前方的火光——是战友的信号,像黑海里漂着的灯塔。更是心中的光,炮弹把泥土掀到脸上时,那光在你们眼里非但没暗,反倒亮得像淬了火,把前行的路照得明晃晃。

姐姐若有所思,轻声跟我讲起那个故事。战火里,郝副营长高高举着本燃烧的书,火苗在风里抖得像片倔强的叶子,却轻轻接住了1937年你们眼里的光。那光顺着书页的纹路流成线,一头拴着满是硝烟的过去,一头系着如今窗明几净的现在。

我的书桌上,台灯正撒着安静的暖,灯罩上的五角星把光筛下来,落在摊开的宣纸上。练毛笔字时,“复”字的撇总像条偷懒的小蛇,蜷在纸上,墨汁洇出淡淡的晕,像时光漾开的波纹。盯着那颗五角星发怔,忽然想起照片里你们握枪的手,纵然指节泛白,也没松过半分;想起郝副营长,书页被火苗啃去半角,为部队照亮前行的路。我蘸满新墨,手腕轻轻一送,那撇终于挺得直直的,此刻“复”字站在纸上,像你们当年守了又守的阵地,稳得纹丝不动。

还记得学校举办“红色故事我来说”演讲比赛,我讲了肖思远哥哥的故事。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脑袋,那句“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卡在我的喉咙里。头顶的灯光落下来,仿佛照亮了他在日记本上留下的心声。我恍惚间看见:他在加勒万河谷的寒风里,把“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刻进心里,冰水漫过膝盖仍护着战友。我深吸一口气,声音突然亮起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话冲出口,掌声漫过来时,我攥着红领巾的一角,懂了他和你们一样,都把“守护”种成了永不凋谢的花。

这些英雄印记,不仅藏在老照片里,更藏在脉脉相承的光里。社区的老照片还在墙上挂着,你们的影子依旧斜斜地卧在战壕里。但我知道,那道身影早已顺着光,落在了我的生活里:在我写直的“复”字里,藏着你们的坚毅;在我讲完故事的掌声里,裹着你们的不屈;在台灯照暖的练习本上,浸着对你们的念想。

这光,我们会替你们守得亮亮的。它会缀在界碑的星光里,落在教室的灯光中,映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等我们长大了,要让这光漫过每一寸土地,让“和平”两字,像界碑旁的雪莲花般,在人间扎下根,年年岁岁,长青不败。

永远记着光的佳怡

2025年7月17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