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07:40:06
来源: 无
走进义乌市雅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荷农业)的生产车间,一股玉米特有的甘甜弥漫在空气中。一锅锅玉米煮熟之后,通过浓浆泵进入到套管中进行冷却,再通过胶体磨将玉米打成粉末后进入保温搅拌缸,装瓶运输……每一道环节都井然有序。每一天,都有6万杯玉米汁从这里远销到全国各地。
“玉米汁的原料只有玉米、水和糖,味道非常好。”雅荷农业相关负责人李小锋说,玉米汁使用的原料是中国农技协浙江义乌玉米科技小院(以下简称义乌玉米科技小院)种植的雪甜7401,7月份刚从地里采摘回来。在义乌玉米科技小院的示范引领下,全身是“宝”的玉米,为义乌当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黄金路”。
雅荷农业是一家集农业种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农旅开发、农业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负责人骆遥是一名90后,2019年,他辞掉律师的工作,回到家乡干起了农业。从事农业种植以来,他陆续从福田街道及廿三里街道流转了3000余亩农业标准地,种植水稻、小麦、甘蔗、义乌大枣等项目,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
甘蔗、水稻、大枣是义乌常见农作物,经济效益比较平稳。每每望着农田,骆遥时常思考,如何把农田种植作物的效益最大化和产品差异化。经过市场调研,骆遥发现鲜食玉米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便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玉米种植。“可好的水果玉米种子一斤就要600元,且玉米产量也不高,越种心里越没底。”骆遥说,种植过程中出现了玉米出苗率低、保鲜期短等问题,如果没有技术支持,很难保证出苗率和长势。
义乌市科协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帮助雅荷农业对接浙江农林大学赵光武教授团队,这让骆遥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迈出了关键一步。“自合作以来,赵光武教授团队不定期来义乌开展帮扶,老师们有时候一待就是一两周,学生们则常驻科技小院。”骆遥说,很快水果玉米的种植难点、堵点问题迎刃而解。
据介绍,赵光武教授团队涉及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分子生物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长期致力于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现代化玉米生产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1年8月5日,雅荷农业与赵光武教授团队合作共建博士创新站,就玉米新品种培育、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玉米和水稻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应用等工作开展合作。而这,只是雅荷农业和赵光武缘分的起点。
2023年4月,骆遥收到一条好消息:雅荷农业获批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这也是义乌首家国家级科技小院,赵光武教授团队作为智囊团,在玉米这个领域加大研究。”骆遥说,双方共同在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与精准鉴定、玉米自交系改良与选育、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鲜食玉米保鲜技术研发等4个方向发力,并取得相应成果。
“这几年,我们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开展浙江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赵光武介绍,玉米科技小院总共对258份浙江地方种质提纯后进行了鉴定评价,发现了很多优异种质,比如高蛋白、抗病玉米种质等。“普通玉米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左右,我们发现了蛋白含量达到13%以上的种质,如果培育高蛋白玉米,既能从源头上提高能量转化率与饲料转换率,还能减少对大豆的进口依赖。”赵光武说,还有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2至3倍的高油玉米种质,适合做胚芽油;耐贫瘠的玉米种子,不需要大量施肥也能高产;抗病性强的玉米种质,能有效抵抗南方锈病、小斑病、纹枯病等。“地方品种为选育好的玉米种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我们只有拿到优异种质,才能培育出好的品种。”赵光武说,选育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玉米品种,并不容易。新品种选育是一个漫长、繁杂的过程。科研人员要将具有不同优点的玉米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自交或基因工程技术,让基因重新组合产生大量性状变异,将适合生产需要的好材料鉴选出来,培育出能够稳定遗传的优良自交系,再进一步培育杂交品种。培育出好的杂交品种是一个万里挑一的过程。
这几年,义乌玉米科技小院马不停蹄地进行大规模田间试验,先后自主培育出“农林玉5号”“农林糯6号”“糯J181”等玉米新品种。“今年‘农林玉5号’开化示范产量高达709公斤/亩,打破了浙江省的最高纪录。”赵光武说,目前“糯J181”已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早熟广适、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兼备鲜食与深加工优势,有望成为未来主推玉米新品种,这也开创了义乌农作物品种培育推广的先河。
“我们最后的成果是共享的,大家想要好的玉米种质,都可以与浙江省种质资源库联系申请。”赵光武说,“义乌玉米科技小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品种试验基地,这里每年种植有1000多个玉米组合,也筛选出一部分不错的玉米品种参加各级区试,不少种植户听说这里有好种子,都慕名而来。”
义乌玉米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不仅是农业科技的“前哨站”,更是推动农业产学研结合、做好“三农”工作、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以往,爆米花的原料爆裂玉米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现在我们也在开发相关品种。”赵光武说,目前爆裂玉米更适合种植在北方地区,究竟能不能在浙江种植?他们先后引进10余个爆裂玉米品种在义乌试种,发现一些种子的产量能达到250公斤/亩,好的接近350公斤/亩,很好地证明了浙江也能种植爆裂玉米。
除了玉米种子,赵光武博士团队重点在研发鲜食玉米种子处理和保鲜技术方面进行科技攻关,集成多项关键生产技术。“我们实验发现海藻酸钠、鼠尾草酸、褪黑素、茶多酚等处理对甜玉米保鲜效果好。”赵光武介绍,甜玉米因采后呼吸旺盛、水分和糖分流失快,依赖低温冷链保鲜。然而,长期低温储存易导致籽粒皱缩、褐变和风味劣变。团队通过不同浓度海藻酸钠涂层(0.5%、1%、1.5%)处理甜玉米,发现1%海藻酸钠涂层效果最佳,其有效减缓籽粒皱缩、褐变,维持色泽和硬度,降低水分流失率,使甜玉米在4℃下的货架期从12~18天延长至24天,为鲜食玉米的采后保鲜提供了创新技术方案。
2024年4月,义乌玉米科技小院600平方米的玉米汁生产线建成投产,让更多人喝到了带“义乌味道”的玉米汁。据悉,后期雅荷农业和赵光武教授团队还会针对不同玉米类型开发相应的特色玉米食品。“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科技的重要性愈发彰显。”骆遥表示,接下来,双方将继续通过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快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读懂这句话的人,才真正懂得种子的价值和力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四成。因此,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关系到国人饭碗与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深入采访了解玉米之后,才发现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好吃的玉米种子都来自国外,而且价格极高,更让人明白了育种的重要性。
想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就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当前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手段,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理念与技术支持。目前,我们很多育种工作正在运用全基因组选择和多组学的大数据理念,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是非常有力的助手。相信在未来的义乌玉米科技小院中,可以见到更多“希望的种子”。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