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1毫克足以致命!无药可解!警惕“致命杀手” 米酵菌酸中毒

2025-08-26 08:20:02

来源: 无

作者: 吴俊斐 翁俏

炎炎夏日,凉皮、凉粉、银耳等美食因口感爽滑成为餐桌宠儿。然而,对于刚刚康复的小雪(化名)来说,可能再也不敢吃了。前段时间,因为一碗凉粉,她差点送了命。

“凉皮、凉粉、银耳等美食一旦变质,可能隐藏着致命风险——米酵菌酸中毒。近期,义乌等地已发生因食用储存不当此类食品而引发的米酵菌酸中毒病例。市民们一定要警惕。”昨天,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紧急提醒。

01

一碗凉粉

放倒妙龄姑娘

20岁出头的小雪在金华市区工作。8月初的一个上午,她从菜市场买了2份凉粉,中午与男友一起吃了一份,剩余的一份拿水浸泡后放在厨房台面上。第二天早晨,小雪与男友一起吃了这份拿水泡过的凉粉。结果第三天凌晨,小雪出现腹泻、呕吐、出汗、乏力等症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便到医院就诊。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肝、肾功能异常,病情危重。医生通过询问小雪饮食史,结合其迅猛进展的肠胃道情况及短时间内肝肾出现功能异常,怀疑其为米酵菌酸中毒,毒素检测确认小雪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经过血液净化等对症处理,现小雪已康复。

和小雪一样,7月初,在义乌打工的大壮(化名)吃了3天前父亲从街角购买回来的凉粉后,出现了拉肚子、肚子胀、恶心等状况。以为中暑的他在做了刮痧等处理后,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剧烈的上吐下泻,没多久就全身乏力,瘫倒在床上无法起身,甚至全身变黄,无法排尿。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当地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肝肾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的数十倍,病情危重,便迅速将其转诊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急诊科进行抢救。省疾控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大壮为米酵菌酸中毒。幸运的是,经过浙大一院多学科团队连续数日的救治,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02

高温潮湿环境下的

“致命杀手”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剧毒毒素,耐热性强,经100℃煮沸和高压锅蒸煮也不会被破坏,其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大脑和肾脏,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科长申屠平平介绍,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环境,尤其偏爱高温潮湿条件。夏季,家庭厨房、路边门店等场所若卫生状况不佳,食物在浸泡、发酵或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污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玉米面、糯米汤圆、凉皮凉粉、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淀粉类食品若贮存不当,以及银耳、木耳等食材因保存不当或泡发后未及时食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潮湿环境中,均可能变质产生米酵菌酸。”

专家介绍,米酵菌酸中毒后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可高达40%以上。潜伏期多为2~24小时,最长可达48~72小时。随后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可出现肝、肾、脑等脏器受损害症状,如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等。一般无发热。

03

无药可解

预防是关键

“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就诊,并告诉医生高风险食品的进食史。”申屠平平介绍,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医院只能根据症状轻重采取保肝护肾、防止脑水肿等对症治疗措施。危重患者通常需进行血液净化,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要防止米酵菌酸中毒,预防是关键。

“尽量避免自制发酵米面等高风险食品,即使制作也要现做现吃,不贮存,更不能带湿存放。”申屠平平建议市民,购买凉皮、河粉、米线等湿米粉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同时购买后要冷藏储存,并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变质。一旦发现产品发酸、发黏、有异味,绝对不可食用。“另外,不食用变质、发霉的木耳和银耳。木耳、银耳等食物泡发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4小时,要现泡现吃,避免隔夜泡发。”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