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准大学生不躺平 街头摆摊卖果茶

2025-08-26 09:01:3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吴彰义 卢师慧 黄珊 文/摄/视频

“玩到凌晨,睡到中午”“出门没钱,在家遭骂”……这是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暑期生活现状的总结。但是,也有一批大学生对在家躺平的日常生活说“拜拜”,从学生摇身一变为生意人,在酷暑烈日下出门摆摊,还利用社交媒体分享摆摊生活,用忙碌充实自己的假期。东阳准大学生方正熙就是其中之一,从6月16日起,只要天晴,他就出现在横店镇万盛步行街,支起小摊卖水果茶。8月24日,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暑期与酷暑为伴、与顾客打交道的酸甜苦辣。

说干就干的勇气

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忙着规划毕业旅行、通宵打游戏或是补觉时,18岁的方正熙却有了更接地气的想法。

“平日里,父母总念叨‘赚钱很辛苦,很难’。到底有多难?我想去试试。”他说,高考结束后空出来的大把时间,让他萌生了亲身体验生活的念头。选择卖水果茶,既是源于夏日里饮品的市场需求,也考虑到成本问题。“酷暑难耐,饮品是必需产品,另外,制作水果茶的成本比较低,对于我这个初入行的准大学生来说,即使失败,也是可以接受其成本损失的。”

他先在网上搜索教程,对着视频一遍遍学习水果茶的制作方法。接着,他拉来父母当“天使投资人”,拿到3000元启动资金后,跑遍批发市场选购榨汁机、保温桶、一次性杯等设备,以及柠檬、阳光玫瑰、梨等新鲜水果。

他反复试验配方,从简单的柠檬水,到加入多种水果的混合饮品,每次调整都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

“一开始调的甜度掌握不好,要么太酸要么太腻,试了十几次才找到合适比例。”方正熙说,那段时间家里人几乎成了“专职试喝员”。

烟火气里的考验

晚上7点的万盛步行街,暑气尚未完全散去。来往的游客带着一身燥热,方正熙的水果茶摊前渐渐有了人气。

而热闹背后,是他从下午4点就开始的忙碌。切水果时要掌握好分寸,既能让顾客尝到果肉又不影响饮用;榨果汁时得把控力度,避免残渣影响口感;调制饮品时要精准配比,保证每一杯的味道一致。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在盛夏的厨房里重复操作,往往让他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收摊回家,身上都有股汗味。

摆摊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他把摊位摆在步行街内侧,那里餐饮店密集,本以为能借点人气,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店里都有酒水饮料,顾客很少会特意来买我的水果茶。”连续几天生意冷清,让他有些受挫。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观察起周边的摊位布局和人流走向。他发现街口位置虽然靠近马路,却有不少行人在此驻足休息,正是需要饮品解渴的时候。于是,他果断挪了位置,这一调整果然见效,一晚上最少能卖50杯水果茶。

经营中,他还遇到过各种突发状况。有一次,天快黑时突然下起小雨,他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结果不小心碰倒了保温桶,好几杯调好的水果茶洒了出来。“当时心里特别难受,那是我一下午的心血。”

还有一次,一个顾客觉得饮品太甜,提出意见。他诚恳道歉后,当场重新做了一杯赠送,还认真记下顾客的建议,以便于回家调整配方。

始于梦想的收获

“每杯12元,连续摆摊7天,总共才挣了400多元,平均每天收入不足60元。”方正熙算起这笔账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成熟。这些数字,让他切实体会到赚钱的不易。

为了多挣点钱,他还尝试运营自媒体账号,把摆摊的日常拍下来发布到网上。一开始看的人少,但坚持到底就会有收获。慢慢地,他的摊位有了一些关注度,甚至接到剧组的订单。有一次,一个剧组一口气订了200杯,他忙不过来,只好请父母来帮忙。

从6月初摆摊到现在,方正熙算了算,除去成本,净赚的钱足以支付他在大学里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但对他来说,金钱上的收获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带来的成长。“每次看到有人在视频下为我点赞,虽然点赞量不多,对我的激励作用却非常大。”

8月底,方正熙即将踏上前往大学的旅程。他说,求学的同时,想在美容行业创业。这次摆摊,为他将来创业积攒了经验,也积累了为今后生活开道的勇气。“我一直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要用心投入,用心和不用心完全是两码事,结果就摆在那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