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09:58:57
来源: 无
“最近又有来自浦江、嘉兴等地的种植户到我们这里寻找种苗。”昨日,在武义县西联乡箬竹种苗培育基地,工作人员邹勇平告诉记者,虽然基地建设仅两年,但是已在浙江地区小有名气。
近年来西联乡找准本地优势资源发力,依托省林科院的技术支撑,采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引进品种、科学种植、建设加工链等举措,大力发展箬叶林下经济。西联乡山区野生箬叶资源丰富,但过去农户仅靠采摘售卖,不仅价格不高,竞争力也弱。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稳定收益,两年前,乡里引进收储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箬叶共富工坊”。每到6月至10月的生产旺季,粽叶合作社每日加工粽叶约6000斤,一年能收购本地鲜叶150吨左右,加工后的粽叶销往嘉兴、杭州、绍兴、安徽、山东等地。这期间,合作社能吸纳大量本地劳动力,村民在这里一天能增收100元左右。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箬叶销路难题,让村民的箬叶在家门口就能变现,实现了从“靠天吃饭”的采摘向现代化“粽叶经济”的转型。
依赖野生资源终究存在局限,不仅产量有限,而且野生箬叶分布零散,采摘耗时费力,质量稳定性也难以保证。2023年,西联乡开始探索规模化人工种植。目前,箬叶种苗培育基地共有8个大棚,里面种植着从浙南、湘西、闽北等地精选的12个品种。每个大棚预计年均收入可达8000至10000元。箬叶三年成林,第四年就能连片,进入稳定采摘期后可持续丰产10年以上。通过科学选育和管理,产出的箬叶品质更优,市场价值也更高。如今,基地还创新利用箬叶根须自培种苗,成活率达75%,一个大棚能培育约25000杯种苗。这些优质种苗移栽到山间地头后,一亩育苗基地的产出就能满足100多亩的种植需求。目前,西联乡已成功抚育了500余亩箬叶。
今年暑期,西联乡还联合共青团武义县委、武义青少年宫,依托“宣莲发源地”“箬叶之乡”等生态标签,持续探索“农创客+村集体+村民”合作模式,通过差异化课程开发和特色资源整合,打造出“荷”乐无穷、“粽”享清凉特色研学品牌,打开了乡村的“流量密码”。在研学活动中,箬叶基地负责人向学生们介绍箬叶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箬叶的价值。同时,还组织学生体验粽艺手作,学生们从洗叶、调馅到裹粽、绑绳,亲身体验粽子文化,包出属于自己的“自然风味粽”。
据统计,今年暑假西联乡接待研学团队达150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配套餐饮增收10余万元,促进周边农产品销售10万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