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全市教育局长会议:晒成绩直面困难,锚定目标再出发

2025-08-27 15:44:29

来源: 无

作者: 叶骏/文 钟成/摄

婺城区集体备课已成区域品牌成效喜人,金东区盘活编制资源形成“编制引才 流动增效”良性循环,兰溪自主研发全国首个县域人工智能地方课程,东阳市教育教学质量高位稳定,义乌推动全省唯一“强化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国家试点落地见效……

8月27日上午,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市教育局长会议,婺城、金东、义乌、东阳等九个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及金华开发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分别交流了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和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取得的成绩振奋人心,后续的任务仍需努力,恰如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讲话主题“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全面提速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建设”。

积极实施“六育共融共促行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

5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出台《金华市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市委书记朱重烈锚定“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作出在6个方面实现突破提升的具体部署,明晰未来三年教育强市建设的方向路径和责任分工。

今年,我市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向幼儿园延伸,深化“党建+改革”“党建+德育”等融合模式,培育市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29个、“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30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持续推进教育“三百工程”,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有光南小学、曹宅初中等35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约3.8万个。

我市积极实施德育铸魂行动、科学智育行动、体育固本行动、美育浸润行动、劳动育人行动、心理护航行动等“六育共融共促行动”,有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行大阅读、大书写、大表达、大实践等四大提升,不断迭代“校园心理安全守门人”做法,确保高质量综合育人更有成效。

近年来,我市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有效提升。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动能。成立高校工作处,出台《金华市支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统筹在金高校高质量发展,ESI前1%学科达10个,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4个高职院校的9个专业群入选省新一轮“双高”专业群,建成磐安现代中药产业学院、武义先进制造产业学院、浙中五金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3个省级县域产业学院。财政投入3000万元助力浙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出台《金华高教育系统“教育助企”十条举措》,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构建企业出题、教育答题、社会阅卷的良性互动模式。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市纵深推进各项改革走深走实。启动学前教育“浙中领航”培优行动,成立“学前教育共同体”,构建“高校+园所”协同培养机制。新增金华三中、金华实验综合高中等2所省级综合高中改革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大赛等赛事;遴选第二批市级科学教育实验校;深化“人工智能+教育”赋能科学教育,在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最高奖项“创新之星”4个,数量居全省第2。

今年,我市获批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创新实施“小学-初中-高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在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试点“1:3:6”对口升学模式,打通足球苗子升学通道。人工智能变革工作积极推进,新增1个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区,10所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校,全市累计创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2个、试点校12所;在全省率先部署本地化DeepSeek并推动学校自建教学知识库和服务型知识库。

我市深入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2024年以来,一批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脱颖而出,10人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荣誉;114人获得省劳动模范、省教育名师等表彰,培育市教坛新秀121名、市直教坛新秀39名;成功承办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家精神讲师团成立仪式。

我市不断畅通教师队伍发展通道,以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搭建“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特级(正高级)教师”四级成长平台,遴选45名教师参加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3名教师参加名校长联合培训、推荐5名教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交流研修和管理干部培训。探索完善名师、特级教师带徒活动机制,组织“百人百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67场,成功举办10期金华市中小学教师书法素养培训,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抓实“六张报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唯表示,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要坚持“三实六干”导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示范、六育共融树人等八大行动,以点带面推动《金华市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重点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抓实“六张报表”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发展。7月10日,市委书记朱重烈到市教育局调研,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抓政治引领,办好培根铸魂的红色教育;抓改革创新,办好适应时代的活力教育;抓统筹管理,办好人人受益的公平教育;抓教学质量,办好人尽其才的品质教育;抓校园安全,办好安心舒心的幸福教育”等五方面具体要求。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阵地意识,抓实“教育综合育人、教育发展业绩、教育平安、教育廉政、教育人才队伍、高校科研投入”等“六张报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以“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为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要适应学龄人口“梯次传导、错位达峰、先升后降、区域分化”的变化特征,建立资源供给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动态调整中小学布局规划,完善关于人口变化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三、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两县”创建。

四、高质量完成省市政府民生实事。一要有序推进普通高中新生学籍注册和数据核验,二要动态保障好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转学需求,三要做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后半篇文章,四要稳妥推进“午休躺睡”工作落实

五、深入推进AI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大力推进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训,组建专业人工智能讲师团,3年内要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训全覆盖。

六、推动校园高效治理。紧盯开学季、校园餐、防溺水、交通安全、“安全岛”和“安澜工程”建设、涉校涉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重点,持续开展校园餐、教辅、校服三大专项整治,打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完善四级联动整改机制,形成“问题整改-成效评估一制度固化”工作链条,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