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金华小记者·金彩佳作|金华四中小记者八月优秀作品展示

2025-08-27 20:23:16

来源: 无

作者:

我的动物朋友

动物是大自然赠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它们是生命的使者,带着独特的魅力走进我们的世界。我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位动物朋友——小狗“奶茶”,它似一阵轻柔的风,吹进我平静的生活。它的身影,如诗中的精灵,轻盈地穿梭于我的生活画卷;它的眼神,似星落入心湖,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奶茶是一只混血小狗,身上融合了多种犬类的特征,这让它看起来独一无二。它的体型恰到好处,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团子。奶茶的毛主要是白色,像是冬日里未被玷污的初雪。它的耳朵、背部和尾巴上夹杂着几点浅棕,宛如点点繁星点缀在洁白的天幕上。它的眼睛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黑宝石,深邃而明亮,每次看着它的眼睛,仿佛能看到一个充满纯真与信任的小世界。它的鼻子总是湿漉漉的,不停地嗅来嗅去,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它的耳朵柔软而灵敏,就像两个小扇子,随着它的脚步一抖一抖,只要有一点动静,它就会立刻竖起耳朵,警惕地听着周围的声音。它的尾巴像一个欢快的小旗帜,总是摇来摇去,表达着它的喜怒哀乐。

奶茶是个十足的“小调皮鬼”。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它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闹钟,开始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它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小绒球,经常会叼着球满屋子跑,然后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却依旧乐此不疲。有一次,我刚刚整理完房间,把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奶茶像一阵旋风一样冲了进来。它叼起小绒球开始疯玩,瞬间房间就变得一片狼藉,而它却坐在那里,吐着舌头,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奶茶的聪明常常让我感到惊讶。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钥匙掉在了沙发底下,怎么找也找不到。奶茶看到我着急的样子,它先是在沙发周围闻了闻,然后跑到沙发的一侧,用爪子不停地扒拉着。我顺着它的动作,把沙发挪开了一点,果然看到钥匙就在那里。它就像一个小小的侦探,用它的智慧帮我解决了难题。

奶茶对我的忠诚是无与伦比的。每当有陌生人靠近我或者我家的时候,它就会立刻进入警戒状态。有一次,我带着奶茶在小区里散步,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快速地向我走来,奶茶立马站到我的身前,竖起耳朵,露出锋利的牙齿,对着那个人汪汪大叫,直到那个人远离我们。

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我的动物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教会了我关于忠诚、陪伴和无条件的爱。我爱它,这份爱如同涓涓细流,源源不断。我会珍惜和它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希望它永远健康、快乐。

金华四中七(11)班 吴若暄

指导老师:陈先锋


樱花树

昨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名叫《树之歌》,这让我不禁想起记忆中那美丽的樱花树。

樱花盛开的季节,一团团一簇簇的花开满枝头,远远望去像粉色的海洋。走进一看,樱花树的花朵像一个个精灵静静地坐在枝头。花瓣挤挤挨挨地围着中间的花蕊,嫩绿的叶子点缀其中,时不时散发出一股清香,引得蜜蜂在花朵上采蜜,蝴蝶围在枝头翩翩起舞。樱花树的花瓣有很多颜色,或粉、或白、或淡黄……一阵微风拂过,花瓣纷纷落下,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树枝也不甘示弱,展现出自己优雅的线条,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

樱花树如一首动听的钢琴曲,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

金华四中八(15)班 郑涵宇

指导老师:陈先锋


汤·悟

已是正月初六,带着寒意的北风似乎在催促着我赶快踏入店门。

在“卖牛肉汤喽”的喊声中,我打量了这家店的陈设,是我回忆中的样子。因为我来得过早,食客还不多,店面显得很宽敞。我已经很久没有到洛阳了,一直怀念这一口牛肉汤。

去窗口取汤是有仪式感的,外地人不知道规矩便会闹笑话。师傅要问我们:“吃牛肉,吃牛杂?”他会把吃发成第三声,外地人可能就听不懂了。口味偏淡的人一定要说明不放辣椒,因为出汤时默认是辣的。

汤店的讲究,碗里肉的份量倒是其次,主要是看汤的味道,一碗汤先趁热喝其甜汤。在洛阳,甜便是淡的意思,要泡饼丝一定要加盐。别看它看着清淡,但是一口喝下去,却能感到口中鲜味满满,周身也都温暖起来了。不少老汤客的吃法是将整盘饼丝一股脑的下进汤中,待其吸足汤汁之后再食用。这样的早餐远不像包子油条那样单调无味,而是让人在睡眼朦胧的早晨能够感到味口大开。看清澈的汤汁融入了饼丝中,让它变得晶莹剔透,夹起一筷子,香气随着热量向上翻滚。翠绿的葱花在汤里漂荡,一片片肉在汤中沉浮着……

不一会儿,汤还有大半碗,饼丝已经一扫而空,我显然还不满足于此,刚伸手要再加一份。“啪”一盘便已落在桌前,抬头一看,原来是店主老伯:“小伙子,外地的吧,这份饼子不要你钱了。”我忙推让道:“小时候来喝过的。”“那也算得上是老食客,多份饼子算啥!”老伯微笑着,我也害羞地点了点头。不知不觉间汤已见底,盘又空了,我怕老伯又添,便起身道:“吃饱了。还是您家的汤好。”老伯笑着冲我摆摆手:“下次再来喝。”

走出店门,身上很暖和,阳光洒在楼顶道边。此刻,店中已到了最忙的时候,热汤释放出的蒸汽化成水雾挂在玻璃上,朦朦胧胧。人声嘈杂,熙熙攘攘,也许这便是洛阳人的温情吧,最美的风景便是这人间烟火了。

金华四中八(10)班 闫澈

指导老师:周楠


对联

万家灯火璀璨夜

千里爆竹团圆年

金华四中七(8)班 商夏

指导老师:陈小丽


乡情

煤油灯的玻璃罩裂了条缝,母亲用浆糊粘着红纸,裂缝便成了晚霞里的一线天。锈迹爬上了灯座,像极了外婆手背上的老人斑。

这灯芯草是从河滩采的,剥去皮的白苤泡在煤油里,吸饱了便微微发胀。父亲总说灯草不能捻得太亮,费油。可每次我读书时,那簇火苗总会偷偷往上窜一窜,不能像严监生一样吧!

记得有回打翻墨汁,灯影里慌忙去擦,倒把字帖印成了家门口的山水画。见状,母亲举着竹尺作势要打,手上的青筋跟着火苗跳:“新买的徽墨!”正当大难之时,灯草“啪”地炸开,惊散了粘在窗纸上的蛾子。墙上的挂钟早已停了摆,竹尺终没有落下来。那洇开的墨痕在宣纸上漫成孤舟,倒比原帖多了几分苍茫。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隔壁阿婆在劝:“细伢子哪有不闯祸的?”

下雨天折纸船最疯。单线本撕到第三页时,母亲突然撩开雨冲进来,沾着泥水的裤腿还在滴水。她一把拎起我的耳朵,沾满面粉的手揪得我五官撒裂,火辣辣的疼混着煤油味往鼻子里钻。雨珠顺着瓦当滴在磨刀石上,叮咚声里掺着对门大婶的吆喝:“他婶啊,轻些打!”

雨停之时,我骑上自行车,拎着那盏煤油灯,加速一蹬,肆意驰骋,飞向我心中的世界——我们家的几亩稻田,现在稻花开得正盛。我漫步在稻花从中,深吸一口气,悠然的芬芳扑鼻而来,是泥土的清新混着的稻香。煤油灯火渐渐暗淡,我干脆掐灭灯草,捉了几只荧火虫放进去,好像比那灯芯燃起来的火更有趣。我顺势躺了下来,眼中便是满天星光。虽然家中有时会鸡犬不宁,但这正是平凡之中的点点星辰,照耀我们的成长,这就是故乡。

有些人,没几年就会遗忘;有些人,不论生死,永远陪在身旁。满镇的桔梗煤油灯光,比星星还亮,一直照进我心中的稻田。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河滩的灯芯草又该白了吧?那破旧的煤油灯是否忽明忽暗?也许,最亮的光不在灯芯,而是在那些亲人的、邻里的声音中,永远温暖。

金华四中七(13)班 马若汐


第二次竞选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能再度升起。——题记

通知完竞选消息的那个下午,我将头埋在书包中,寻找着晚上要做的试卷,胡乱一扯,扯出一张稿纸。阳光洒下来,与稚嫩的字迹融为一体,将我牵回那个盛夏。

记得那是班里第一次进行班干部竞选,感到新奇的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报了名。终于盼来了那一天,我坐在台下,看着同学们激情地演讲。我更加紧张,手中原本平整无比的稿纸开始褶皱发灰。伴着老师的播报,我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上讲台。声音发着抖软绵绵地从口中挤出,我像妈妈教我的,抬头望向同学们,却在对视到同学那不耐烦、催促的眼神中紧张起来。大脑中的文字像被44块橡皮同时擦去,到后来,甚至存不下一点儿文字,只剩下那44双眼睛。我内心十分焦灼,嘴唇开始变干,手掌开始出汗,只能张张嘴,却发不出声。我试探性望向老师,她却只是耸耸肩,投来一个同情的眼神,便再无多余的动作。片刻后,只听台下传来一声:“快点儿啊!都快下课了!剩下的人还讲不讲了?赶紧下来吧!别耽误时间了!”刹那间,班里爆发出一阵哄笑。而我,则在同学们的哄笑中狼狈地跑回座位。

记忆被拉回,一阵亲切的声音穿过耳膜:“这次的竞选,你参加一下吧!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应该能行。”我慌乱地摇摇头,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老师拍拍我的肩,亲切的笑容像阳春三月的微风般温柔而有力量:“不用说了,已经给你报名了,老师相信你。”

我神情恍惚,心里想着总不能辜负老师的期待,只能无奈开始准备演讲。晚上回到家,我拿出101分的诚恳开始写演讲稿,之后就是不断地练习。背好稿子后,我面对镜子,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情。

终于等来了竞选的日子,我深吸一口气,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当碰上同学们的目光时,脑中竟又是一片空白,只好先在心里想些别的来调整紧绷的神经——今年夏天怎么没有蝉鸣?去年冬天有没有下雪来着?蝉鸣明明没有停歇,是我太紧张而忽略;去年冬天下了小雪,当时我在薄薄一层雪上写着“竞选顺利”。准备参加竞选后,太多东西都和竞选有关。

心里只剩了平静,那44双眼睛似乎也不再可怕,反倒成了我成功的奠基石。“大家好,我是……”声音发出时我自己都惊了惊,如此流畅,如此自信,令人难以至信。我不再是从前的我!说完最后一个字,我面朝老师、同学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在啧啧不绝的称赞和掌声中走回座位。

竞选结果出来后,我如愿当上了语文课代表兼纪律委员。老师拉起我的手,递给我一个登记本:“孩子,你记住,如果故事不够好,就是还没有到结局。”

回家的路上,我抬头望着落日,想着老师的话——如果故事不够好,就是还没有到结局,我想,应该是这样吧!

金华四中七(3)班 郑羽宸

指导老师:曾琼华


原来这么简单

“啪嗒”一声,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朵墨色牡丹,我慌忙提起毛笔,可字已经歪歪斜斜地挤成一团。望着被染黑的校服袖口,我瘪着嘴想:这练字怎么比解数学题还难啊!

那是三年级的暑假,爸爸给我报了软笔书法课。我推开书法教室的雕花木门,踏着幽幽墨香,略显窘迫地坐在桌前。缓缓展开一卷泛黄的《雁塔圣教序》,笔锋在阳光下流转着银光。可当我握着沉甸甸的狼毫笔,手腕却像被施了定身咒,笔杆也好像是被胶水粘住了,不听我使唤。

头三天,我的指尖总会粘着点点浓墨。有一次写着写着,一滴墨珠“啪”地一下落在“萌”字的折钩上,墨色立刻像烟花般炸开。老师却笑呵呵地递来新宣纸:“墨要喝饱七分,呼吸要跟着笔尖走。”我学她的样子,笔尖在砚台上先画几笔,再落在那洁白如雪的宣纸上,发现笔尖果然听话了许多。

一次雨夜,雨点灵巧地砸在窗棂上。我正临摹着赵体《孝经》时,忽地悟了,原来悬腕写字要像雨滴落在荷叶上,既要轻盈,又要有分量,刚中要带着丝丝柔劲。当“新”字最后一竖终于笔直地立住时,老师立刻鼓励道:“对,对,很好,要让线条‘立’起来,不能‘扁’着,要有力量感。”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三支笔腹明显隆起的狼毫,它们见证了我的字从歪歪扭扭到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士兵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一次学校书画展,我临的《孝经》被裱在玻璃框中。黄昏的斜阳穿过教室窗棂,倾洒在墨迹上,那些曾让我抓狂的笔画,此刻染上了点点碎金。

我望着自己的作品,忽地明白了:原来这么简单。那些看似复杂的横竖撇捺,不过是呼吸与力量共同奏响的乐章。那些让人却步的困难,遇见坚持就像宣纸上的墨痕,终会绽出艳丽的鲜花。

金华四中七(15)班 黄郑伊

指导老师:贾佳佳


玄凤鹦鹉

金华四中七(2)班 潘歆宸


银杏

那棵银杏便是我儿时的玩物,年少时的信物,如今回忆过去的旧物。

儿时的老屋旁有一棵令我无比喜爱的银杏树。我望着地上的银杏叶,绿绿的,有的是半绿半黄。我捡起身边的树枝,拨动着银杏叶。银杏的外形犹如一个绿色的鸭掌,密密的斜织着。“英英,过来。奶奶教你做花朵。”奶奶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知道喽!”我扔下树枝冲到奶奶旁边。奶奶把我拉到身旁,“英英,你像奶奶一样拿几片叶子……”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做,奶奶突然说:“英英,要留个须喽,不然就不像花了。”“好的。这叶子可真淘气,都折不起来。”我回头望了望奶奶,奶奶又说来说去……花做好了便放在那银杏树下,两束花互相依靠着,就像我和奶奶一样……

年少时,放假奶奶出去买菜,我便顺着树枝爬上了银杏树,坐在粗壮的树枝上,折断一片银杏叶,在空中挥舞着,等待奶奶回家。奶奶在远处,我便看到了她,大声地呼喊着:“奶奶,你终于回来喽。”“哎呀,小心点,下来,奶奶抱你。”奶奶说完就冲到树下。我爬下树,在最粗的树枝上被奶奶抱了下来。奶奶拿起盆子说:“你先去边上,奶奶等会儿叫你,你来帮个忙喽。”“好的。”我走到一边望着奶奶。奶奶用木棍折下树枝,拿下树枝上的果子,一个,两个,三个……“英英,来帮个忙,上去摘一下那个果子。”我连忙爬上树,用极快的速度摘下了一大半果子……那果子过了一会儿变成了一盆洗发水。“英英,来来,洗头喽。”我躺在椅子上,奶奶帮我搓头发……那便是我最愉快的时候了,与奶奶一起互相依靠。

如今我再次打开那早已褪色了的房门,只见那棵银杏树屹立在里面。我伸出手抚摸着这棵充满回忆的银杏树,手拂过棕黑色的树干,摘下一片银杏叶,那颜色早已不是绿色,而是深黄色的了。我回想着与奶奶过去的一切事情,眼眶不禁湿润了,泪水打湿了银杏叶。我俯下身子,拿起那两束银杏花,一束是我,一束是奶奶……

虽然我已经没有儿时的那份稚气天真了,但是我的心还留存着对奶奶的那份爱,我在奶奶眼中还是那天真无邪的孩子。

金华四中七(10)班 周韩霏

指导老师:张喜滨


西子湖记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湖,自古以来便是胜景,引得众多文人墨客留下千古佳篇。

来到西湖,我便直奔乘船处。乘舟泛湖,抬首仰视天宇,清风徐来,余晖斜映在湖面;低头静赏,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湖面静静绵延,宛如睡梦中的孩子。远望,青山连绵,湖心小岛的树木在微风的抚摸下,竞相吐翠;近观,湖水碧绿,碧波万顷,倒映出飞翔鸟儿的倩影。

随着船的前行,不多时,便抵达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三潭印月,此岛原名“小瀛洲岛”。细听,虫鸣鸟叫,风拂绿柳,水波拍岸,共奏交响乐曲;细闻,花香沁人心脾,草香清新淡雅,阵阵香气飘入鼻中。沿道而行,见岛中之湖,湖水碧绿、静谧,宛若一块翡翠;其上石桥交错,岸边柳树依依,轻拂水面,带起层层涟漪。忽见水中小鱼,丢石戏鱼,鱼散而又聚。穿过岛,来到湖边,遇见颇负盛名的三潭石塔。相传其为苏东坡在杭城疏浚西湖时所创设,若在月明之夜,于塔中点起烛光,似一轮明月,故得名“三潭印月”。远望,见三座石塔矗立于湖中,塔身呈圆形,背负宝盖、六角小亭,顶为葫芦顶,浑然天成。而石塔又与整个湖面相呼应,使整片美景融为一体。

乘船,离岛。于船上远眺,见一山,山上一高塔,谓之“雷峰塔”。顷刻,上岸。沿岸边,行许里至雷峰塔。初见,觉其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进塔,于底层见其遗址。即使其已坍塌近百年,其上雕刻依旧清晰可见。基石上雕刻着须弥山海涛波纹、鱼龙等图案,象征“九山八海”,令我感叹不已。登上一层,见一幅木雕画,栩栩如生,仿佛让我看见了吴越造塔时的场景。沿着楼梯爬至二层,便可见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名篇佳作。见西湖实景需登临三层。登上顶层,可见202座金涂塔与用贴金艺术所建的金色穹顶,其中心为一朵硕大的莲花,象征着圣洁与和平;而穹顶上方则设有暗阁,辟有天宫,存放着留给后代的纪念文字与纪念品。来到外面的走廊,可以从雷峰塔的顶部俯瞰整片美丽的西湖。

离开雷峰塔,沿着湖岸漫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断桥残雪与苏堤春晓。可在桥上与堤上欣赏西湖的美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菡萏美景。

西湖的美,不仅在于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更在于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于我而言,这一趟西湖之行,是与大自然的对话,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溯源。它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对美的感知,对文化的敬畏,这份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我心中。

金华四中八(3)班 陈舒窈

指导老师:傅俊杰


一阵风经过西湖

风从北高峰上下来,掠过树梢,便到了西湖。

起初不过是一缕微凉,游人并不觉察,依旧走着,谈着,笑着。湖水却知道,即刻皱了脸,将青天白云都揉碎了。风掠过水面,便带了些水气拂过苏堤。堤上游人便觉爽快,脚步也轻了三分。

风到断桥,便踌躇起来。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它听得多了,却总不明白人何以对蛇如此惧怕。桥上游人如织,风从他们衣袂间穿过,偷听三两句私语,大抵是些“房价”“股票”之类的话。风觉得无趣,往孤山去了。

孤山的梅花未开,风在林间游荡,偶尔拾起一两片早凋的叶子。山下有画舫缓缓驶过,船上的歌声被风一吹,便断断续续地飘到岸边。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坐在湖畔长椅上,风掠过他的发梢,他竟毫不知觉,只管盯着手中的方寸屏幕。

风忽然有些恼怒,它猛得掀起一个浪头,拍到岸上,溅湿了那青年的裤脚。青年这才抬起头,茫然四顾,却只见湖水微漾,远处雷锋塔静静地立着。

风掠过湖心亭,穿过三潭印月,最后消失在南屏晚钟里。它带走了游人的汗味,带走了画舫的歌声,带走了几片落叶,却带不走西湖的半分颜色。

明日,风还会再来,西湖依旧如此。

金华四中八(9)班 邵美诗

指导老师:周楠


七龙珠

金华四中八(6)班 陈漫依

指导老师:曹春晓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