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6:00:02
来源: 无
插图:黄露
窥察那不可见,谛听那不可闻的事物精神,正是这位诗人描写的诗篇。诗人杜运燮试图感应盲者的精神世界,以此让我们感受到、触摸到、聆听到一名盲人的内心独白。
只有我,能欣赏人类的脚步,
那无尽止的,如时间一般的匆促,
问他们往哪儿走,说就在前面,
而没有地方不听见脚步在踌躇。
诗人选择盲人这个角色,借以用黑暗反衬光明的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出另一个全新的视角。
诗人化身为盲人,带着自述的口吻,述说着盲人看不见却辨得清的世界。当外界事物失去影像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听觉与嗅觉弥补着盲人的敏锐感。
诗的第一段正是通过听觉来感知,而且如此肯定,足以让我们信服盲人能真正欣赏人类的脚步。因为在盲人描白的画像里只有象征时间匆促的脚步声,一些人往这边走,一些人往那边走,不知为何事为何人奔波,仿佛脚步声无处不透露着心声。
这些脚步声带着忧郁,带着踌躇,全部流动在盲人的眼底,这双眼睛虽然是黑暗的,但它能体会人间喜悦与哀苦。这是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也是一双饱含温情的眼睛,更是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
成为盲人或竟是一种幸福;
在空虚与黑暗中行走不觉恐怖;
只有我,没有什么可以诱惑我,
量得出这空虚世界的尺度。
诗人怀着豁达的心境,觉得成为盲人反而是一种幸福,这份积极向阳的力量鼓舞着我们。在这股力量中,诗人点亮了盲人在空虚与黑暗中前行的明灯,让他独自行走并不孤单。
似乎智慧才是盲人身上的闪光点,诗人正是要突显出这股精神力量,不断用残缺的感官去丈量,丈量在盲人眼里没有色彩、没有轮廓、没有面目的空虚世界。
黑暗!这世界只有一个面目。
竟然也有人为“黑暗”而痛哭!
只有我,能赏识手杖的智慧
一步步为我敲出一片片乐土。
只有我,永远生活在他的恩惠里:
黑暗是我的光明,是我的路。
对盲人而言,黑暗从来只有一个面目,却令无数人哭泣。哭泣是因为我们渴望被阳光普照,因为我们需要阳光的温暖,而不是黑暗的阴冷、残酷和预兆。面对与生俱来的黑暗,盲人并没有哭泣,反而有着能与困难搏击的勇敢。
这里反复使用“只有我”,和前面出现过的两个“只有我”,将盲人的坚毅浪潮推向更高昂更宽广的精神海面。前面两个“只有我”描绘出了盲人的感官轮廓,这里两个“只有我”填充了盲人内在的感观意识。
手杖为盲人拄起赏识的智慧,为他所丈量的大地敲出一片乐土,在这片乐土上,盲人坚信着黑暗是他的光明,是他的路。
这条路尽管艰辛,却充满希望。诗人想表达的正是这份关爱与友善,希望盲人眼里黑暗的光芒被我们看见,坚韧的力量被我们看见,乐观的精神被我们看见。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