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9:08:33
来源: 掌上武义客户端
一部手机、两本笔记,九年坚守,她从一名保险职员,变身成为深山果农的销售依靠。
中午时分,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新塘村文化礼堂里,总是一片忙碌。村民们自发赶来分拣、装箱、贴单,没有人计较报酬。“叶主任帮我们卖果子,我们也得来帮忙。”这样的场景,在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里每天都在上演。
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75岁的祝德旺清晨5点就开始上山采摘猕猴桃。“有了叶主任的订单电话,我们只要把质量搞好,不愁卖。”这片曾经因山遥路远而陷入滞销困境的山地,现在漫山遍野的猕猴桃已成为村民眼中的“黄金果”。
新塘村山多地少,山林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优越的高山环境孕育了品质优良的猕猴桃——果大汁多、酸甜适中、自然生长。然而,山遥路远,这些优质果子难以走出大山,好果烂在枝头,成为村民心头的痛。
“以前猕猴桃销不出去,我就外出打工。这几年红心猕猴桃的价格好一点,销路也有叶主任帮忙解决,我又回村继续种了,今年还扩大了面积,猕猴桃产量有5000斤左右。”果农周仁法说道。猕猴桃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一年的收成直接关系着每家每户的生计。
2017年,叶玉红回到村里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此前她在保险公司工作,人脉广、思路活。回村后,她马上发现了问题:村里的优质猕猴桃找不到销路。
“农户一年的希望都在这儿,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怀着这样的想法,叶玉红开始主动为全村猕猴桃寻找销售渠道。她不赚一分差价,全是义务帮忙。
叶玉红每天随身带着两本笔记本:一本记录发货明细,一本登记每户果农的产量。这两本笔记,承载的是全村果农的期盼。
她每天早晨一定上山看果,叮嘱果农按大、中、小分批采摘:“头茬大果客户喜欢,后面小果甜度更高。分批上市,每一批果都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猕猴桃产量翻番,叶玉红的压力也更大了。她不仅要做传统的销售渠道,还在琢磨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拓展新销路。“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份希望。”
叶玉红的努力不仅惠及本村,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柳城畲族镇共有高山猕猴桃1000多亩,主要集中在新塘、乌漱、东西等村。附近村民得知新塘村有个热心的“义务销售员”,也纷纷找上门请她帮忙。九年来,她已累计为果农卖出猕猴桃几十万斤。
“果农大多都是留守老人,一年的心血就在这几筐猕猴桃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不让任何一颗好果子被大山埋没。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