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23:10:28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7月18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抗战时期,年仅13岁的她就参加了新四军;她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曾在警卫团、电讯队、卫生部多个部门效力,屡屡建功;几十年来,她刻意尘封功绩,连自己的亲生儿女也知之甚少。
她是一位抗战女兵,名叫沈敏,现年94岁。她的老家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医院一间病房里,沈敏总是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若有所思,湖海塘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她多次对家人说:“过去条件差,现在的生活好,要珍惜。”
8月26日,沈敏见有记者来采访,她招招手,点点头,眼神里有几分紧张,不知该从何说起。她的女儿张江萍说,这是老人第一次接受采访。
沈敏是抗战老兵的线索,来源于相关部门登记的信息。而参加抗战的故事,她从不轻易跟别人说,哪怕是自己的子女。因此,当记者联系张江萍时,母亲在哪里当的兵?在部队里做什么?获得过什么荣誉?她都答不上来。
就在采访前,张江萍在母亲的房间里,找到一个黑色皮包,内有一个泛黄的白色粗布套,在里面,她惊喜地发现了母亲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老物件,包括老照片、纪念章、履历表等。这段英雄往事浮出水面,当被问及这么英勇的事迹为什么从来不讲?沈敏说:“我们有很多在前线打仗的战士,他们在前线,我在后方,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炫耀啊?”
1944年,沈敏加入了活跃在南通海门的新四军东南警卫团文工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及海门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坚定不移地开展武装斗争。同时,在根据地内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三冬”等运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乡”、反据点斗争,最终粉碎了日伪政权的计划。
“那时候跟着部队打游击战,还好我跑步快,但我年纪算小的,部队经常会转移,行军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行军路上的辛苦,到现在印象还很深。”沈敏还有一个抗战时期留下的习惯,就是吃饭争分夺秒,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因为有紧急任务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吃饱,放下碗筷就得赶紧行动。”
解放战争时期,沈敏曾在苏中军区电讯队、华东军区卫校等部门学习。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她与医护工作结了缘。
1948年6月,她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卫生部,成为一名卫生兵,负责抢救和转运伤员。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1949年4—5月,沈敏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无锡、苏州,切断京沪铁路。在解放上海的作战中,协同兄弟部队解放吴淞。8—10月参加福州战役、漳厦金战役。此后,第29军驻防福建,执行剿匪等任务。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获得了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三次。作为一名后方的医护人员,能获得这么多战功实属难得。1949年4月5日,沈敏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母亲的粗布套里,张江萍找到了多枚纪念章,包括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纪念章。
在子女们眼中,沈敏是一个典型的“老革命”,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为党和国家分忧,不能跟党讲价钱”。1957年,她到金华市中心医院工作,依然保持着革命年代的作风,一听说有急症患者,哪怕是在吃饭,她放下碗筷起身就走。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吃得起苦,工作要认真负责,不要争名夺利,她为人谦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却宽以待人。”张江萍说,母亲一直都很节俭,对生活上没什么要求,工作上勤勤恳恳,不计较,肯吃亏。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从来不炫耀自己的战功,这段斗争故事一直鲜为人知。医院里关系很好的同事,都不知道她是一位抗战老兵。
一个泛黄的粗布套,藏着一位抗战女兵的斗争故事,那是她一生的荣耀,但她深藏功与名,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