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城事   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朱光:二十二枚徽章,见证“三战老兵”的荣耀

2025-08-28 23:10:39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蔡文洁/文 张辉/摄/视频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光的长河奔涌不息,冲淡了硝烟,却冲刷不掉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荣光。

金华,曾是抗战的重要战场。这里的山水,见证过日寇的铁蹄与暴行;这里的土地,浸染过英雄儿女的热血;这里的村庄与街巷,回荡着不屈的呐喊与抗争的号角。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

80年,山河依旧;80年,烽火渐远。7月18日起,本报联合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金华市委老干部局,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的河山”系列报道。报道团队兵分多路深入金华各地,采访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兵们眼中“我们的河山”,捕捉他们珍藏的烽火记忆。通过老兵们的故事,我们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汲取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这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是渡江战役纪念章,这是抗美援朝纪念章……”一走进抗战老兵朱光的家中,他就穿起那件挂满22枚军功章、纪念章的老军装,开始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宝贝。朱光说,每逢“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或重要场合,他都会穿上它。

朱光出生于1930年,今年95岁,是义乌市赤岸镇三丫塘村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名副其实的“三战老兵”。1968年,作为有功部队的团级以上军官,朱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他家里现在还保存着一张照片,是大家一起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合影。

12岁成为八大队的交通员

1942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入侵金华,包括朱光的老家。“我亲眼看着日军把我们村摧毁掉,我们只能躲到山上去。”朱光说,日军占领义乌后,就开始修建炮台。看着家园被毁,年仅12岁的朱光,在继父的引荐下,毅然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自此踏上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革命征程。

“日本人不太注意小孩子,所以我一开始是新四军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一名交通员,负责情报的搜集和传递。”朱光说,那时候情报都是靠交通员送的,脑子灵光很重要,因为需要躲避日军的检查。有一次,朱光接到任务去永康送情报,遇上了日军突击检查。“我灵机一动,把情报塞进了用竹子做的拄棍中,日军把我搜了个遍,也没发现。”朱光记得,还有一次送情报给二中队的队长吴子刚,必须经过一座桥,可日军荷枪实弹守在上面,朱光假装成摸鱼的人,从桥下的溪流顺利通过,把情报交给了吴子刚,让他们安全撤离,找到了大部队。

后来,朱光成为第八大队主任陈雨笠的警卫员,随队上山打游击战。在那段日子里,他参与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那时我还小,但说起打仗,一点也不怕。”朱光首次参加的战斗,是发生在义乌塘西桥的一次伏击战,“打死了20多个敌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还有一匹大洋马和一把指挥刀”朱光说,当时日军在吴店一带的村庄进行烧杀抢掠,第八大队得到情报后在日军必经的塘西桥附近埋伏候敌,“当时日军的武器很先进,有重机枪、轻机枪、长短枪,而我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凭借着人多的优势,朱光和队友们先放倒机枪手,然后再打军官,一群人很快将敌军拿下。

此后,朱光又参与了莲塘潘伏击战、孝顺之战、黄宅之战、曹宅之战等,“我们都是埋伏为主,打赢了就跑,防止日军追击”。

21岁失去并肩作战的战友

抗战胜利后,朱光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淮海战役、滕县保卫战、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1951年,21岁的朱光毅然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朱光记得,朝鲜冬天真的很冷,很多志愿军的耳朵都冻得肿起来,条件非常艰苦。当时,他是战炮405团高射机枪连的指导员。“高射机枪连动作不快打不了仗。”朱光说,大家在山上挖坑道,搭上铺板、裹着棉衣就直接睡觉了。朱光记得,不管晴天还是下雨,坑里面都在滴水。“没睡过一次安稳觉,饭也都是后方做好送来的。”朱光说,虽然苦,但打起仗来就什么都不想了,“什么苦和累、生和死,都忘得一干二净”。

打仗虽不怕,但战友的离去,让朱光至今难忘。朱光连中的副班长巩永康是山东人,平日里两人关系很好。他在一次指挥战斗时被美军飞机打中腰间,腹部和腿上都中了弹,其中仅腿上就中了10多颗子弹。巩永康从战场上被抬下来的第一句话是“指导员,我没有完成战斗任务”。朱光连忙安慰他,任务完成得很好,赶紧让卫生员抢救。

令人惋惜的是,在送去抢救的路上,巩永康就牺牲了。“我们的战士是多么伟大,为了人民不怕牺牲。”

九旬高龄活跃在课堂一线

1953年回国后,朱光继续留在部队服役,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77年,他转业回到义乌。1990年,朱光光荣退休,他的心从未离开过社会,成为一名活跃在社区一线的“老兵”。

2003年,义乌市革命烈士陵园搬到长城公园,二十几年来,每到清明、冬至,朱光都会去看望安眠在此的战友和其他革命先烈。“以前我有50多个战友,现在只剩下六七个了。”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他,对革命先烈格外敬重。同时,他还多次以亲身经历在义乌市革命烈士陵园为孩子们和党员干部讲述现在的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从2015年开始,朱光便奔走在义乌及金华、东阳等周边的学校、社区,为学生、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至今,已经讲了近百场。“现在我年纪大了,家人担心我的身体不让我去,我就偷偷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公布在网上,让所有人都能直接联系到我。”朱光说,他要趁着身体还行、还讲得动,把自己和战友们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让年轻人不要忘记革命历史、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统。

朱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