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磐安   正文

三年坚守,爱不停歇:磐安社工与17个孩子的“季度之约”

2025-08-31 09:10:28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毛伟军

村口翘首的身影,是翻越山路的无声约定;心间流淌的暖意,是跨越三载的绵长牵挂。

8月29日,开学前夕,磐安县缘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与志愿者又一次踏上通往仁川镇的蜿蜒山路,赴一场与17位困境儿童不变的“季度之约”。这已是他们守护这群孩子的第三个年头。每季的探访、日常的陪伴与课业辅导,早已让“社工哥哥姐姐”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暖、最笃定的存在。

“知道叔叔阿姨要来,孩子们一大早就等在村口了。”一位村民感慨道,“这些娃,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社工的到来就是他们最盼的‘节日’。”社工队伍渐近,孩子们按捺不住雀跃的心跳,眼中闪烁着纯粹明亮的光芒——那是对关爱最直接的渴望与回应。社工和志愿者带来了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和资助金,他们手中的帆布包装得满满当当:笔记本、铅笔……还有一份几天前特意向学校老师打听的“开学小清单”。这份沉甸甸的“开学礼”,是早已备好的心意。

刚抵达黄余田村口,小杰(化名)便从石阶上一跃而下。看到熟悉的社工小英姐姐,他立刻把藏在身后的野山楂递过去,眼睛亮晶晶:“早上刚摘的,甜!”小杰的父母在外打零工,他与患风湿的爷爷相依为命。阴雨天爷爷腿疼难以下床,小小年纪的他便自己煮面、收拾屋子。2022年寒冬,社工发现他的鞋子破旧漏风,第二天就送来了新棉鞋。自那以后,小杰心里总惦记着要给社工们“留点好东西”。

在方山村,小妍(化名)紧紧抱着新收到的画笔礼盒,小声问:“这个……能用来画全家福吗?”小妍的父亲2021年意外离世,家中欠下巨债,母亲独自在外打两份工,她跟着外婆生活,总爱用画笔描绘想象中“妈妈回家的样子”。社工小周每次来访,都会陪小妍画画,倾听她画里的故事,还把画作拍下来发给远方的妈妈。一支画笔,成了连接母女心弦的独特纽带。

日头当顶,最后一户探访也接近尾声。社工小傅蹲在田埂上,在登记表上一笔一划勾完第17个名字,指尖在“完成”二字上顿了顿。这17个孩子,有的守着山间老屋与祖辈相伴,有的随务工父母在村中暂居,家境各有不易。然而,当社工的身影出现,他们眼中漾起的,是如出一辙的光芒——那光芒里有期待,有亲近,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熟络”。仿佛在说:“他们总会来”,“他们是为我来的”。

孩子的心最纯粹,播撒一点暖,便能生出一片光。这三年,17份“季度之约”,是17颗童心与善意长久的“相认”。社工们总说“没做什么大事”,不过是记得谁爱吃糖、谁缺字典、谁的功课需要辅导。可那些奔跑相迎的脚步、闪亮的眼眸、阿婆抹着围裙露出的笑容,早已将这份“微薄之力”酿成了沉甸甸的牵挂。据统计,“爱心助学 情暖困境孩子”项目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7.5万元,点亮35个“微心愿”,送去价值4.65万元的物资。

这份牵挂,将伴随孩子们走进新学期的课堂:小杰会用带小熊图案的笔记本认真书写生字,小妍会在崭新的画纸上勾勒更圆满的“全家福”,小宇会把新铅笔分给妹妹一半……

他们知道,总有目光在远方守望,总有温暖在身旁陪伴,支撑他们向阳生长。而磐安社工的“季度之约”,亦如这山间溪水,涓涓流淌,年复一年。爱,从未止步。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