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04:40:03
来源: 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自日本侵占台湾的那一刻起,台湾同胞就没有停止过抗争。莫那鲁道、罗福星、余清芳、李连鞠……这样的名字可以列出一长串。李友邦将军领导、在金华成立的台湾义勇队是其中极富特色的抗战队伍。这是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抗战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部队,也是台湾人民第一次有组织地参加祖国抗战。在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谱写了两岸同胞勠力同心保家卫国、誓不分离的光辉历史。
李友邦将军
矢志不渝:投身抗日报国的坚定革命者
1895年,台湾因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1906年出生于台湾的李友邦,少年时期亲身体会被压迫被殖民的屈辱,胸怀报国之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青年时期加入台湾文化协会,积极从事反日活动。1924年4月,李友邦、林木顺等人夜袭台北新起街日警派出所,轰动台湾。因被日方通缉,李友邦潜赴大陆,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融入时代洪流参加国民革命。其后,奔走联络台籍人士,组建以“争取台湾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为宗旨的台湾独立革命党,并动员一批台湾青年到广州参加革命。
1941年,台湾革命同盟会成立,李友邦是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
随着全面抗战危机加深,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方针,团结在闽浙一带的台湾同胞一起直接参加祖国大陆抗战,是台湾同胞第一次有组织地加入祖国的民族抗日行列,成为台胞抗战的重要力量。
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作为一支特殊的抗日队伍,以抗日救国为己任,克服物质上“衣食亦感不足”的艰苦、政治上因国民党当局不信任而受到的歧视,积极主动、义无反顾投入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对敌作战方面:翻译敌军文件、审讯教育俘虏、收听分析敌军广播,教士兵对日军喊话、开展政治攻势,深入沦陷区和敌伪组织搜集情报,策反哗变等。因台湾义勇队队员熟谙日文日语,了解日本情况和敌兵心理,故担任对敌工作极为有效。在医疗服务方面:很多义勇队队员本职就是医务工作者,能够发挥专长提供医疗服务。在金华、衢州、兰溪、福建建阳成立四个医院,在义乌义亭、金华东关尖头塘等地设立医疗所,还组织八个巡回医疗队,义务医治伤病军民。“台湾医院”名声大振,赢得了广大军民深切的感激与尊敬。在生产报国方面:充分发挥队员的专业技术为抗战服务,除制造军工原料樟脑和樟脑油外,还制造战时急需的药品,如奎宁丸、胃药、皮肤药膏等,输送到前线部队,并供给民众疗疾,贡献显著。在宣传慰问方面:创办《台湾先锋》刊物,开展巡回演讲等,积极宣传台湾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血的斗争史实”。台湾少年团的活动也十分活跃,深入前线开展抗战巡回表演,独幕剧、歌咏、舞蹈、快板、相声等节目形式多样,提振作战部队的士气与民众抗战的热忱,活跃战时气氛。台湾义勇队充分发挥其特殊技能,在抗战中崭露头角,东南前线抗战部队纷纷要求第三战区政治部,甚至直接请求台湾义勇队派员去工作。
团结奋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忠实践行者
面对严峻的抗战局势,李友邦将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对内“全民族统一团结”,对外建立“民族联合战线”,团结被压迫民族共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相互提携,英勇奋斗,并“扩大敌人后方的反战运动、革命运动,加速敌人的总崩溃”。由此,台湾义勇队和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坚持抗战、维持团结、推动民主,在战火纷飞中正确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友邦在金华台湾少年团团本部。
受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影响,早在1938年9月,台湾独立革命党根据党的统战政策,修订党章和行动大纲。修订后的行动大纲有“组织义勇队来华参加祖国抗战、扩大反战反法西斯宣传、组织日韩台反法西斯大同盟”等。同时发布《台湾独立革命党告全国同胞书》:台湾人民应与祖国同胞建立抗日联合战线,响应参加祖国的抗日运动;全台湾的反日力量集中起来,完成自身的解放。
1939年三四月间,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浙江视察抗战工作,途经金华,向中共地方组织等就如何坚持抗战开展持久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对浙江的形势、党的任务、斗争策略及加强党内外团结、文化工作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对于台湾义勇队,周恩来指示要利用统一战线的力量,通过国民党内部关系开展工作,尽量避免暴露义勇队与中共的关系。并指出,像李友邦这样的爱国人士,应引导他们,暂时在党外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比到党内更有利于革命,话语充满着关心和爱护。4月4日,周恩来看望台湾义勇队及其他抗战文化团体,给予热情的慰问和鼓励。周恩来的指示为台湾义勇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确立了其后的工作原则,即“尽量运用合法的形式开展工作,同时坚持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为保护李友邦将军,全程被特务盯梢的周恩来没有和他会面。
在党的统战政策指引下,李友邦致力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台湾革命力量统一起来结成联合阵线。1940年3月,李友邦在重庆联合其他五个台湾革命团体成立台湾革命团体联合会(台湾革命同盟会前身),其任务是“促成统一台湾革命政党,推动台湾岛内革命斗争,开展祖国前方及沦陷区台胞抗日革命工作。”旨在“统一组织,集中力量,共同抗日”,争取抗战早日胜利,促进台湾早日解放和祖国统一。由此,进一步开创了台胞参加抗战救亡的新局面。
以全局的高度和宏阔的格局,推动成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台湾义勇队与朝鲜义勇队同属国际性的抗日革命队伍,深受国际人士的注目与崇敬,成为全国抗战乃至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12月,李友邦在桂林和日本反法西斯作家鹿地亘、朝鲜义勇队陈关斌等人,成立日韩台反法西斯大同盟,李友邦承担大同盟闽浙办事处的工作任务。台湾义勇队的筹建得到朝鲜义勇队的指导和帮助,两者在抗战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结成深厚的战斗友谊。1941年夏,朝鲜义勇队金华通讯处计划在东南战场开展工作,李友邦给予了大力支持,派队员到皖南共同筹建“韩台剧团”,并每月资助活动经费。
抗战期间,全国大批进步文化团体云集东南抗战文化名城金华。李友邦与《东南战线》《救亡战线》《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积极互动,经常宣传报道台湾义勇队的活动,还发表《台湾同胞,起来!》《中国抗战与朝鲜、台湾》《台湾复省在同盟国战略上的意义》等文章,使台湾问题引起国内各界甚至国际的关注,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台湾义勇队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宣传统一战线、台湾革命与解放问题。李友邦多次接受国际广播电台邀请,以日语、闽南语向日本人民及台胞进行广播;巡回作台湾问题的报告、演讲。1939年5月,法国著名记者李蒙等到浙江采访;1940年5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第二分团到金华慰问,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不失时机地介绍、宣传台湾同胞不愿当亡国奴、坚持抗战的英勇事迹,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
除了扩大宣传,争取广泛同盟外,李友邦还尤为重视瓦解敌军和教化俘虏工作,积极争取日本内部人员反战,“激发和觉醒日韩台和伪满的士兵,在战场上调转枪头,起来反战”。这在抗战队伍中殊为难得。他发表《致日本在华人民反战同盟》信,召开日本战俘反战报告会,还与日本、朝鲜的革命志士组织日韩台俘虏访问团,进行瓦解敌军工作。“把斗争力量集中在同一步调下前进,把日本法西斯军阀侵略下的被压迫大众发动起来,作成广泛而且强有力的战线,与日本法西斯军阀作英勇的斗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内涵。
向光而行:台湾前途命运理论的积极探索者
在长期斗争和磨砺中,李友邦苦苦思索台湾和祖国的命运,逐渐对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认识到台湾革命和祖国革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欲致力于台湾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于祖国抗战的胜利。”“台湾欲求革命成功,必以待于中国革命力量之发展;中国革命之真正成功,必待台湾革命之成功。”将台湾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台湾人民应响应祖国的抗战运动,与祖国同胞建立抗日联合战线;台湾同胞应组织、参加反日革命团体,集中全台湾反日力量,完成自身的解放;台湾人民坚持抗日,以实现台湾解放、祖国抗战胜利。
李友邦将军为少年团团员布置任务。
李友邦清醒认识抗战形势,制定其政治主张和目标任务,以及实现路径。建立台湾独立革命党、制订行动大纲,组织队伍,显示了他成熟的政治军事思想。从抗战性质分析,李友邦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为求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反法西斯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中国人民真正的敌人只是帝国主义少数统治者——金融巨头和法西斯军阀,故而,要与包括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地反对侵略战争的人民团结起来,组成广泛的反战联盟,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抗战力量。对抗战阶段性分析,基于全世界反侵略战争的势力及爱护和平的民主国家人民伟大英勇的抗战,法西斯军阀陷于破灭的危机。为避免覆灭,他们必然对国内民众及殖民地民族施加更为残暴的高压政策,强迫实施大规模的动员,以作最后挣扎。在这样的形势下,国人更要坚持抗争,“将自己的一切,乃至最后一点热血都投入战争”。“缩短最后胜利的艰苦过程,就要看中国抗日统一团结的本身实力,和国际给予中国的援助,是否能赶得上日寇侵略和民族危机继续加深的速度和程度而决定”。与中共抗战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论”不谋而合。他坚信经过持久战必将迎来最后胜利,对日军爆发太平洋战争必败无疑、并加速抗战胜利的预判十分精准。
李友邦还以远见卓识和高度责任感,为台湾未来作出构想,在收复台湾、祖国统一后,开展民主建政、建军、培养台湾青年等,为台湾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对台湾返归祖国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台湾少年团的建立,在其他抗战队伍中是不多见的。团员都是从日寇的铁蹄下被抢救或逃出来的儿童,台湾义勇队并不把这些少年看作是包袱,而将其作为教育、培养革命和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除日常学习文化知识、社会发展史、革命理论、军事训练、劳动实践、艺术表演、特种技能外,还聘请专家、学者讲课;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小团员改善生活,关心他们健康成长。在悉心爱护培养下,台湾少年团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最著名的儿童团体之一,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史鉴今: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见证者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以李友邦为代表的爱国台胞在党的统一战线的引导下,组织台湾义勇队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发挥了特殊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卓有成效的经验。“不分南北,无关族群,不计代价,他们以生命与献血,共同塑造了台湾的英烈大传统”,进一步丰富了抗战精神的内涵,践行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台湾义勇队始终把台湾革命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台湾独立革命党党章明确规定:“本党宗旨为团结台湾民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一切势力;在国家关系上脱离其统治,再归返祖国。”义勇队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方针,积极配合祖国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谱写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抗日救亡不分你我,海峡两岸一家亲,携手同心共御外敌的感人篇章。李友邦在1939年第二期《东南战线》发表《台湾要独立也要归返中国》,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省,满清在压力下,不得已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台湾革命的目的性,一方面要求独立(指脱离日本的统治),另一方面要求返归祖国。“除了少数丧心病狂的作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走狗的败类而外,这已成为一般台湾民众的要求,所以台湾要归返中国。”台湾同胞参加祖国抗战,对于激励全民族齐心协力夺得抗战胜利和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的意义极大。正如1941年,接见台湾义勇队战地服务队的第三战区江南前敌总指挥某部军长致辞所说:“全军同志们,你们看看这面旗帜吧,台湾义勇队战地工作队!台湾本身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在四十几年前的甲午战争中被日本鬼子割去了,台湾人做了日本帝国主义四十多年的奴隶,受尽了种种压迫,但是台湾人没有屈服,也不断地和日本帝国主义者作血的斗争。这次我们神圣的抗战,不但是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同时也是东方弱小民族的解放战争。台湾义勇队参加抗战……他们本来都有很好的职业,现在抛弃了一切,来最前线工作,这种精神真可佩服。”话语震动山岳,令人鼓舞振奋,两岸血脉亲情无法割舍。
在全民族抗战的危亡时刻,台湾人民从未缺席,同全国同胞勠力同心、同仇敌忾,坚持抗战,以一腔浩然正气,挺起宁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我们每一个台湾人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是哪个,自己的祖宗是什么人!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宗是中国人!”李友邦将军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以爱国精神铸就忠诚,以开拓精神突破困境,以奉献精神诠释捍卫国家完整统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历史不该被遗忘!金华作为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见证了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2025年6月,《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625件原始档案物证确凿有力证明:台湾同胞与全体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光辉史实,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客观事实。
历史不容被割裂!台湾义勇队参加全国抗战的光辉历史,永远书写在抗日战争的丰碑中,留存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定格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我们应当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铭记抗战英烈,厚植爱国情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发展利益,守护新时代的繁荣稳定,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祖国统一的时代大势不可阻挡,民族复兴的亿万民心不可违逆。历史不能忘,我辈当自强!
图片选自《台湾义勇队档案画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