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正文

英士大学在金华|英士大学与黎明前的金华

2025-09-02 12:34:56

来源: 无

作者: 季俊磊

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欢庆的队伍中,有英士大学学生的身影。他们是敲锣打鼓的宣传队员,也是维持秩序的护卫队员……早在一年多前,英士大学地下党支部就开展了大量有准备、有步骤的革命活动。越来越多的师生汇聚到一起,自发加入到迎接并配合解放的工作中。


建立英大地下党支部

团结广大师生展开斗争

英大学生项雷在回忆录中写道:“……英大学生在一系列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中共中央的关注。从1948年春开始,不同系统的中共党组织先后来到英大,吸收进步学生入党,组建秘密的学生党支部。”

1948年三四月间,在地下党上海局杭州市工委副书记钟沛璋单线领导下,英士大学建立地下党支部,由吴仲沂担任党支部书记,起初党员有张乃济、潘克昌,后来又发展了李德宏、戴昌谟、张焕章等十几人,还有一名党员童仲达从上海转来。

“当时吸收党员很慎重,发展手续严格,一般都先吸收参加外围组织,经过锻炼和考验,再写入党申请的自传,由上级组织审查批准后,履行入党宣誓。”吴仲沂的回忆录里写着,杭州市工委对英大地下党支部抓得很紧,支部主要成员与钟沛璋每月至少见一次面,上级党组织不仅对支部成员进行形势和政策教育,还帮助支部成员及时分析金华地区和学校内部的敌友态势,具体部署各项革命活动。

英大党支部印发的《优良传统政治工作制度》的小册子

查阅史料可以发现,英大地下党支部开展了大量有准备、有步骤的革命活动。第一步,就是推动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成为英大学生领袖。

吴仲沂曾这样回忆:“英大地下党支部成立不久,我们采取隐蔽方式串联进步同学。当进步同学经过串联和重新组织后,立即投入一场从敌特势力手中夺回学生自治会领导权的斗争。”

吴仲沂说的斗争,发生在1948年5月,英大农工等学院学生纷纷加入。在农学院,英大地下党支部引导进步学生为大家热情服务,从而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纷纷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代表,最终通过代表选举,共产党员戴昌谟当选为学生自治会的代表会主席。在工学院,先后当选为代表会主席的是进步学生金国钜和丁弘沂,常委理事是共产党员李德宏……在他们的推动下,英大学生开展了读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出版进步刊物、发表自由言论等活动,沉闷多时的政治氛围一时活跃了起来。

英大各学院以进步学生为核心,成立了唱民歌和各种革命歌曲的进步歌咏团,如农学院的田家歌咏团、工学院的青蛙歌咏团、法学院的ABC歌咏团,给英大学子带去阵阵新风。

此外,英大地下党支部还引导进步学生组建流动图书馆,使很多从解放区、游击队甚至从香港收集来的革命文艺小说、革命书刊在暗地里传播。受进步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师生汇聚到一起,自发加入到迎接并配合金华解放的工作中。

吴仲沂的回忆录中提到:“英大地下党支部在上级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经历了白色恐怖的考验。一部分党员因暴露而撤离到学校外,留下的党员一面坚持斗争一面注意隐蔽。1949年1月大逮捕事件发生后,在校党员仍冒着极大风险坚守党支部阵地,并不断谨慎地壮大党员队伍。”

参军、建联络点、统战策反

他们努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节节胜利,浙东游击战争也取得了实质性战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培养大批干部,已成为巩固和扩大游击根据地,准备迎接全国解放的重要环节。”英大学生施姬周在回忆录里这样写着。

当时,施姬周已加入金萧支队八大队,因为是英大学生备受重视,被任命为大队政治干事。记者多年前曾采访过施姬周,他对当年的参军往事历历在目:“当时,我肩背步枪、背包、米袋和伞袋等物品,每天跟着部队翻山越岭。在浦江杭口坪据点突击敌人时,我学会了使用刺刀;在黑夜奔袭敌人在桐庐的灰岗据点时,我和战友一起冒雨行军40多公里,跌得鼻青脸肿浑身湿透,全歼敌人一个中队;在参加破坏浦江县城到黄宅段敌人电信线路遭遇战时,我紧跟队伍一口气跑三四公里……”很快,施姬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12月中旬,中共路北县工委书记兼八大队教导员李铁峰根据金萧工委指示,决定委派施姬周回英大开展“建党动参”(建立党支部和动员参军)。“同月下旬,我赴英大,即在法、工学院发展吴复元(吴畏)等五人为共产党员,并宣布建立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指定吴畏为党支部书记。”施姬周回忆录里写道,1949年3月下旬,为加强金华城市工作,路北县工委任命朱育茂为金华城区特派员,施姬周负责的英大地下党支部也统归他领导(后来党支部书记由彭康泰担任),直到金华解放。

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从成立到金华解放不足半年,为众多学子指明了革命方向。“自1949年1月至金华解放前夕,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金萧支队200余人,其中英大学生70余人,金华中学、金华简师等校师生20余人,兰溪知识青年10余人,义乌中学、金华师范等校学生50余人,东阳中学学生、小学教师20余人,上海交通大学、艺专、法学院等校学生约20人,浙江大学、杭高和青年中学等校学生20余人,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三四人。”施姬周的回忆录里,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来自四面八方的城市知识青年在干训班

“施姬周同志每到英大一次,就有一批同学跟着他进入游击区,经过我介绍前往八大队的有浙江大学的厉熙晖、金新、杜承舜,上海交通大学杜丁锋、张玲……楼金叠、胡伯熊、虞春帆、陈奕勤、徐亮瑞等一大批英大同学和数批来自宁波、金华的知识青年还进入了东磐游击队。”吴畏的回忆录,进一步佐证了施姬周的记录。

其间,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还在金华建立了诸多联络点,联络人负责传递各种情报,调查当地状况,宣传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和党的政策主张,动员青年参军,购买游击区亟需的紧缺物资……可以说,这批在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支持下建立的联络点,为金华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小贡献。

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还积极开展统战和策反工作。这一举动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诸暨县城解放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员朱因此被派到金华加强工作。朱因也是英士大学学生,与施姬周是旧相识,在校期间他们曾与张新民、单国宏等人相约在英士大学图书馆(今酒坊巷107号)秘密商讨参军事宜。

此次与朱因一同来金的还有诸暨县城解放委员会统战部部长、中共党员叶新,政治交通员钱英。朱因、叶新到金华后,立即开展对敌军的策反工作。他们利用诸暨同乡、同学等关系,对敌浙西师管区司令部通讯排长、诸暨籍的杨学定进行策反。杨学定是黄埔军校17期学生,平时经常与英士大学进步学生相处,能接受新思想,与朱因、叶新几经接触后决定弃暗投明。杨学定利用电台有利条件,及时向朱因、叶新等报告敌军的动态,如金华一线的军事部署、兵力、武器装备和敌军上、下通讯情况等,并每天提供新华社的重要消息。由于杨学定的及时报告,使金萧支队及时了解敌军动态。

1949年2月18日,英士大学学生、金萧支队八大队政治干事施姬周成功策动国民党陆军203师609团2营黄和庆等人,携带4挺重机枪起义。

“在英士大学党支部的掩护配合下,我成功策动驻金华雅芳埠国民党陆军203师609团2营重机枪连排长黄和庆等人,携带4挺重机枪起义。我还多次秘密去义乌佛堂等地了解敌情,布置开展动员参军、策反、情报和采购紧急物资等工作……”施姬周的回忆录中还写道,当年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对金华工商、文教、卫生界的头面人物和国民党党政军机构中可能争取的人物,分别通过各种关系接触,劝导他们积极参加爱国统一战线,为迎接金华解放作贡献。

史料显示,英大地下党支部(路北)在金华的统战策反工作成效明显。如,帮助争取国民党中校、英大青年军联谊会总干事韩潮弃暗投明,1949年2月率部起义加入金萧支队,后韩潮由支队长蒋明达派回金华做敌军工作;掩护金萧支队敌工科科长陈理农在校隐蔽居住,帮助策动国民党军203师重机枪连起义;帮助东磐游击队策动东阳伪南湖区长兼自卫队大队长杜锦堂率部起义……这些行动对动摇和瓦解敌人营垒,配合解放和接管金华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治安维稳、平稳过渡

英大师生与解放大军携手并肩

地方党史研究者许金翔曾在《首插红旗功如何》一文中,叙述金华解放情形: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5月3日,杭州解放,金华敌情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军队准备弃城逃跑,金华城可能出现真空状态。正在这时,已弃暗投明的杨学定传来敌金华城防司令部5月2日秘密召开“应变会”的部署情报:金华敌军将全部撤逃台湾……敌金华城防司令部决定5月6日夜炸毁金华火力发电厂和金华大桥(通济桥)。

又一批知识青年来到根据地

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亟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保护金华城。当时,金华城工委一方面布置中共英士大学地下党支部,由党支部书记彭康泰通知以全体中共党员和党外围组织的学生为核心,带动进步学生参加武装纠察队。另一方面,指定韩潮以“灰色”面貌出现,号召“护校”公开组织武装纠察队,实际上则由中共地下党支部指挥。

纠察队于5月6日下午组成,并由起义人员、英士大学毕业生、1948年冬任国民党浙西师管区政工室上尉干事陈公佩,从浙西师管区秘密弄来50余支枪作为武装。当晚,金华城工委、金华城工办事处和纠察队的全体成员通宵未眠,重点守卫、控制金华大桥和金华火力发电厂等地方,使敌人阴谋未能得逞。

朱育茂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们并不知道5月7日金华能够解放,只知道金华解放快了。5月6日晚,我们在为策反做准备,还在英士大学青年学生中成立了一支校卫队,名义上是英士大学护卫队,实际上是为接收金华后维持金华秩序,保护金华的学校、商铺、厂子等。5月7日凌晨,零星的枪声开始响起,到了早上,金华就解放了。因为前期工作做得好,金华解放很顺利,城内民众也没有受到太大惊扰,商铺照常营业,工厂不停产,英士大学校卫队正好在成立第二天就派上了用场,上街维持秩序去了。”

各界群众庆祝金华解放(金华市档案馆供图)

金华解放当天,金华城一片沸腾。英士大学、金华中学、金华简师、作新中学等校学生组成的宣传队,敲锣打鼓拥上街头。人们手举小红旗,高呼“欢庆金华解放”。曾经历金华解放的英大学生张伯谈在日记里记着:“解放了,金华终于解放了。同学们已大批出去贴欢迎解放军的标语。走到法学院门口,不少同学拿着旗子拿着香烟出发迎接,同时去慰劳解放军,我也被拉入队伍。队伍在三牌坊、法学院街、西市街、火车站、通济桥一带打了个圈,我在路上遇见小骥他们,才晓得县政府那些特派员和工作人员都是我们英大同学,街上负责警卫的也都是我们的同学。”

5月8日,金华解放的第二天,金华城工办事处编辑出版了金华解放后的第一份铅印报纸《简讯》,连续刊出三期。《简讯》除宣传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外,还发表了《告金华社会各界人士书》《关于收缴枪支弹药和处理散兵游勇的规定》《关于保护私营工商业的通告》等公告,号召金华人民团结起来,发挥集体力量,保卫解放后人民所取得的权利和财产。金华城工委还根据英大教授们的建议,公布了《关于人民币与银圆兑换暂行规定》等公告,对稳定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月9日,驻金华的第十一军军部决定,在英大法学院大操场召开庆祝金华解放大会。庆祝大会上,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兼金华市军管会副主任刘华清作报告,宣传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充分肯定了金华解放后的大好形势和金华城工委、金华城工办事处的工作成绩。之后,施姬周等一批英大学生服从安排,加入到地方建设中。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英士大学师生就像一颗颗星星,成为黑暗中闪烁的那道光。那些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学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无愧于时代的期望。

(图片选自《金华人民革命史画册》,除署名外)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