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育人实践 | 金师附小蒋丽娜: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期末——一场关于时间管理的教育实践探索

2025-09-02 14:08:22

来源: 无

作者: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蒋丽娜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蒋丽娜

高级教师 婺城区教学能手

一、意外的指令:从困惑到接纳的理念转变

上学期临近期末,学校俞正强书记的一通电话彻底打乱了我的节奏。“期末复习你们班不要布置家庭作业。”突然要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不布置家庭作业,我的第一反应是茫然和担忧。

平复情绪后,我开始尝试理解,俞书记深耕教育多年,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反复思考,他常说:“成长是教学活动起心动念的出发点。”或许,“不布置作业”的背后,正是点燃学生成长的火种。这样想来,我决定:与其在担忧中犹豫,不如在行动中理解。

二、团队的智慧:从怎么做到如何做好的周密筹备

第二天,我和搭班的语文仇舒颖老师、英语金向娇老师、科学吴丹老师商议,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三点共识:

1.统一认知,明确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意义。期末复习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弥补漏洞”,老师布置的统一性作业无法适配每个同学,自主复习才能实现“精准突破”。“不布置家庭作业”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自主管理的开始,是换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学习,同学们需要自行安排好放学后的时间。

2.优化课堂,筑牢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基础。既然家庭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那么就要最大化利用在校时间。语文老师:自编《基础!全对呀!》,课堂上更快更高效过关语文基础知识;数学课,当堂练当堂讲,每节课精选一张习题,学生20分钟计时完成,当堂交流分析易错点。英语、科学老师也重新调整了复习计划和课堂结构。确保核心知识点在校内得到一一落实、有效消化。

3.搭建桥梁,实现家校协同的闭环。家长们刚收到消息是不理解,甚至反对的。我们向家长说明了“没有家庭作业”后课堂教学怎么样调整,怎么保证孩子的复习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何应对,还有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用我们的思考和真诚化解家长的忧虑,最终家长们勉强接受不布置家庭作业。

三、多元的成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蜕变

第二天,我们向学生揭晓了这个“特别的复习计划”。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反应并非我预想中的茫然,而是带着好奇地追问:“老师,那我们回家复习什么呀?”“能不能不复习呀?”面对疑问,我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想想,没有家庭作业可以怎么做?”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渐渐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第二天,班级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七点三十未到,教室里就坐满了自觉朗读的学生;课间,追逐打闹的身影少了,更多的学生围在一起快乐地自主复习;课堂上,学生的作业速度更快了,眼神更加专注了,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因为他们要努力跟上加速度的老师们,利用在校时间快速完成复习任务,回家没有家庭作业,可以自主安排回家后的时间。

第三天,我发现许多同学沟通桥上记录了在家自主复习的内容:有语数英科都复习的,也有重点复习薄弱学科的,有刷习题的,还有巩固错题的,看着沟通桥上密密麻麻的复习,我忍不住在群里发了一段话:“孩子们太卷了,期末复习阶段,注意劳逸结合,多运动!”于是,班级群里出现了舞蹈、羽毛球、跑步等等运动打卡。“没有家庭作业的时间”不是完全不学习,也不是买更多的练习刷刷刷,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时间管理,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睡觉等等。既丰富课余生活,又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会管理时间,我还会请时间安排较好的同学来分享。小朱同学:请注意标点的全半角格式放学,复习巩固、休息放松、自主练习、运动、阅读,9:30上床,安排合理。小詹同学:每天4:30回家,1000次跳绳、吃小点心、弹钢琴、复习两门不同的学科、英语口语,放学后的生活充实且丰富。

孩子们都不甘示弱,回家后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班级群里每天运动打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直至一整个暑假班级群里每天都是各种运动。

家长的反馈也让我感动。一位妈妈说:“以前每天要催孩子写作业,现在他自己会列复习计划,晚上主动说‘妈妈,我今天要把数学错题重做一遍。’这种变化太意外了。”还有家长分享,孩子主动要求购买专项练习卷,说:“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够我查漏补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改变在孩子心里慢慢萌发。曾经担心“不布置作业会让孩子松懈”的家长,渐渐变成了自主管理的支持者、合作者。

我在心里感叹:当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他们爆发的能量远超我们的想象。

四、实践的启示:从提高成绩到培养能力的教育思考

当看到期末成绩的那一刻,悬了一个月的心终于放下:班级整体成绩稳定,有三个平时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总分班级排名进步十几名,还有一位学困生,这学期四门课总分进步80分。

这场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期末,让老师、学生、家长收获了意外的成长。从教师角度看,这场实践倒逼我们提升课堂效率,以往备课更关注“教什么”,如今则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学生角度看,不布置家庭作业是一种挑战,是终身学习必备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磨炼;从家长角度看,家长们意识到,教育不是“老师布置任务,家长监督完成”,而是需要家校共同信任孩子、赋能孩子,让他们在试错中学会自我管理。

休业式上,俞正强书记来我们班,给我们班学习能力最弱,但这次期末考试进步又是最大的小黄同学颁奖,当时小黄同学有感而发“不要放弃自己”,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黄同学和他的妈妈因此备受鼓舞,暑假里运动、学习井井有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和妈妈的热情与动力。用小黄妈妈的话说:“自己上进心起来了。”

复盘整个过程,这场“打破常规”的教育尝试,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是“填满”,而是“点燃”。给点时间、给点空间,让孩子自主管理、自由成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或许就是这场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期末,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金师附小党总支书记俞正强点评:

我们的老师是很认真的,所以,总是把孩子在校的时间使用得很充分,充分到上厕所几分钟,喝水几分钟。

我们的家长是很认真的,我们总是把孩子在家的时间使用得很充分,充分到培训班与培训班之间的转场需要多少时间,充分到每天洗澡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孩子一直被这样的老师和父母安排着,关于时间的使用效率会很高。但是,孩子们始终是过着被成人安排的生活,他自己从来没有安排过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有一天习惯了被安排,一旦有了自己的时间,便不知如何安排,不知如何安排的结果,便把自己交给电子游戏,交给手机刷屏,交给没日没夜的睡眠。

当然,如果父母看见孩子这样的模样,会说他们堕落,会加以指责,会更加辛苦地去安排孩子们的时间,直至孩子最终长大离开父母。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在孩子特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使用时间的能力。因为时间如何使用,便是自己如何成长的过程。而培养学生使用时间能力的时间窗口,我个人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这种认为好像没有依据,只是基于在小学工作的职业感受。因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是具有依赖性的,三年级相比于一、二年级作业多,四、五年级相比于三年级,作业基本在维持水平。而且,四、五年级的小朋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或者特别愿意有自己的主张。所以,给孩子一个时间窗口,让他们主张一下,可能是十分有意义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