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21:42:44
来源: 无
昨晚7点半,记者来到义乌市北苑街道柳青夜市时,这里已是人声鼎沸。230个摊位沿街铺开,螺蛳粉的酸辣、糯米饭的香甜、炒饭的油香混成一团,食客们捧着碗边吃边逛,老板们扯着嗓子招揽生意,活脱脱一幅“夜义乌”的烟火画卷。
百摊千味,义乌夜市的“舌尖狂欢”
“来咯!酸笋自由,小火锅管够!”21岁的河南小伙杨博士守着“螺蛳粉自助小火锅”摊位,每晚5000-6000元的营业额让他和家人忙得脚不沾地。“年轻人最爱这口,酸辣过瘾,还能自己加料!”话音未落,手机又传来“支付宝到账”的提示音。
不远处,兰溪人陈姐的“古法糯米饭”摊前排起长队。她坚持纯手工制作,糯米团裹着肉松、油条碎,十元一份,小菜随便加。“秘诀就是实在,大家吃得开心,我也赚得踏实。”陈姐边包糯米团边笑,铁盆里的糯米已见底。
再往前走,“重庆地摊火锅”摊主蔡翠红正指挥员工切肉。她和丈夫从安徽来义乌17年,租下3个摊位卖火锅,日均营业额1万-2万元,去年还买了辆宝马X5。“从推车摆摊到开上豪车,义乌给了我们机会!”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转头又去招呼客人。
小摊位拼出大梦想,新义乌人的“逆袭路”
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曾和记者打趣说,柳青夜市的摊主们,个个藏着“财富密码”。一圈走下来,发觉果然如此。
“周家炒饭”摊主周建是河南人,10年前听闻义乌夜市生意火,便带着儿子来闯荡。“以前在老家种地,一年赚不了几万元。现在一个摊位年租金40万元,还供不应求!”他边颠勺边说,铁锅里的炒饭翻飞,香气飘出十米远。
90后宗麒麟的“鸡锁骨”摊位前,顾客排起了长队。“正宗鸡锁骨,20元一斤、买一送半!”他扯着嗓子吆喝,手却没停过——称重、装袋、递给顾客,动作一气呵成。“来义乌八九年,每天营业额挺稳定,还交了本地女友,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夜市负责人杨红星透露,230个摊位中,80个卖餐饮、30个卖水果熟食、120个卖百货,人流量在义乌排第二,年租金收入达2300万元。“摊主多来自河南、安徽、江西,他们靠双手拼出了好日子,也撑起了夜市的热闹。”
环保+智慧,义乌夜市的“幸福密码”
走访中发现,柳青夜市的热闹,不止于“吃”。
“以前油烟大,吃完一身味儿,现在连衣服都没味儿了!”家住附近的吴先生说。夜市管理方统一更换了油烟净化设备,还推出“智慧监管系统”——市民扫码就能查看摊位油烟排放数据,有问题直接投诉。“实时监控、数字管理,环保和生意两不误!”柳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杨亦松指着摊位上的二维码说。
安全也是重中之重。夜市配备了用电、用水、用气监测系统,治安巡逻队24小时巡逻,防冲撞设施一应俱全。“既要守住这份热闹,也要让市民吃得安心、逛得放心。”杨亦松说。
如今,2.5万柳青村居民、无数“新义乌人”在这里奋斗,把“路边摊”变成了“财富场”,把“烟火气”变成了“幸福气”。正如杨博士所说:“这里机会多,只要肯干,人人都能出彩!”
记者手记
走在柳青夜市,听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看着食客们捧着碗满脸幸福,突然明白:所谓“城市温度”,不过是一碗热饭、一份坚守、一群为生活努力的人。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包装,却藏着最真实的义乌——热闹、包容、充满机会。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