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08:35:42
来源: 无
一部手机、一个创意即可开启创业之路。近乎零成本的启动模式,让“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打破传统职业边界、寻求人生多元可能的新选择。
近日,“新闻三秒区”栏目在线上平台开展了一项有关“轻创业”的问卷调研,共计收回208份问卷。数据显示,25至35岁年轻群体已成为“轻创业”主力,他们以“数字原住民”的优势重塑创业生态。
传统创业高门槛的壁垒,正在被“轻创业”逐步打破。
调查数据显示,“轻创业”呈现出明显的年龄集中特征,31至35岁受访者占比48.08%,25至30岁群体占36.06%,这两个年龄段合计占比超过80%。
这一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正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工具,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1998年出生的蒋之宁是其中之一。除了是健身房教练外,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尖峰山当“陪爬员”,录制陪爬和健身视频。他以自身热爱的健身事业为根基,巧妙捕捉到年轻人对登山及运动中情绪价值的需求,将健身房“一对一私教”模式移植到尖峰山,开启陪爬师业务。无需大量资金投入开设大型实体场所,仅凭借个人专业技能、热情服务和精心准备的“移动保障站”就开展起生意。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示陪爬日常,吸引客源,实现轻资产启动、快速试错与调整。
技术正在不断拉低参与门槛。AI辅助生成文案、自动剪辑视频工具大幅降低内容生产难度;抖音小店、微信小商店等平台推出“一键开店”,将创业启动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
调查显示,自由职业者在“轻创业”群体中占比最高,达39.9%。女性受访者占比高于男性,有132人,占比63.46%,是男性受访者的1.74倍。其中,宝妈群体凭借时间自由的优势,成为“轻创业”中的特殊力量。
宝妈张梦祥在孩子出生后建立了一个宝妈群,最初只是分享育儿心得,后来发现群体需求后,开始代购奶粉、尿布等母婴用品。“反正自己也要买,顺便帮大家订购,省心也省钱。”
问卷反馈显示,“时间自由”是大多数宝妈选择“轻创业”的首要诉求。“既能陪娃又能赚钱,这种平衡是朝九晚五的工作给不了的。”一名宝妈直言。
此外,“技能变现”成为不少人切入“轻创业”的路径。出生于1993年的张诗蓓最近在忙着制作月饼。此前,在医院工作的她,利用业余时间凭借烘焙技能制作糕点、蛋糕,因深受同事和朋友的喜爱而逐渐打开销路。去年6月,张诗蓓离职后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她说,自己已“轻创业”8年,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她认为这种创业方式风险较低,除了购买设备需要花掉一些成本外,更多时候她都是先在家自学摸索、调试配方,自己觉得满意后分享给周围人品尝,等到大家都认可口味时,再开始销售。她没有线下门店,销售渠道大多依靠积累的客源、口口相传的口碑以及线上平台。
“我还有朋友自己制作饰品销售,也有朋友开车出去玩的时候顺便卖手冲咖啡。”张诗蓓说,身边“轻创业”的人有不少。
从创业形态看,电商、自媒体与技能服务占比较高。三者均具备启动资金门槛低、可单人操作、高度依赖数字平台的特点,超六成技能型创业者启动资金不足1万元。
然而,“轻创业”并非只有光鲜与轻松。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月收入低于3000元,59.13%的人表示曾面临“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的困境。摄影爱好者华女士说:“有时候还要自己贴钱,纯当业余爱好了。”
客源不稳、平台抽成高、技能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样突出。71.15%的受访者指出“缺乏稳定客源”是最大痛点,有不少人曾因不熟悉平台规则而“踩坑”。调研还反映出创业者对政策扶持的了解相对有限,与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形成对比。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轻创业”者普遍表现出乐观的“试错心态”。81.73%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坚持,他们将“轻创业”视为一场“低成本的人生实验”。一名受访者坦言:“即便失败,也是经验的积累,总比停滞不前要好。”
政策与技术在背后为这类创业提供了一定支持。一些地区推出了面向“轻创业”群体的帮扶措施,如提供创业补贴、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将新型创业形式纳入便民服务体系等。同时,技术手段不断降低创业门槛。“如今创业就像当年开通QQ空间一样简单,难的不再是开始,而是如何做出特色。”一名受访者说。
“轻创业”或许难以带来丰厚收入,但它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可能。调查中,72.6%的人将“追求个人兴趣”列为首要原因,远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轻创业”不仅是谋生方式,更是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