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17:53:13
来源: 无
永康话,这一历史悠久的本土文化瑰宝,如今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常用的汉字,永康人竟已不知其方言读音。那么,何处才能寻得永康话的准确读音呢?日前,永康市民徐诚经过长达13年的精心编著,终于推出了《永康话字典》,这一创举无疑填补了永康方言字典的长期空白,不仅填补了永康方言读音资料的长期缺失,更为永康话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永康话字典》的作者徐诚,向永康市图书馆、档案馆、文史馆以及城区中小学赠送了新书。这本书由河海大学出版社精心出版,于8月31日正式发行,已在永康新华书店公开发售。据悉,《永康话字典》是永康首部方言字典,对于记录和传承永康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永康市金都小学的孩子们在对照字典学习永康话
随着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自的方言字典,永康,这一享有盛誉的方言区,却迟迟未能拥有自己的方言字典,这无疑是一种遗憾。长期以来,徐诚对方言知识怀有浓厚兴趣,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此次出版,便是对其多年积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新出版的《永康话字典》收录了永康方言中11000多条词语,内容丰富,语料翔实,充满鲜明的地方特色,让民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方言读音的传承主要依赖于百姓间的口口相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已逐渐消解。在此背景下,方言字典等通俗性工具书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成为了传承方言文化的有效载体。徐诚期望通过出版这本字典,能在方言的传承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永康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长征表示,《永康话字典》的出版,首先是一项关键性的文化抢救工程。它以科学、系统的方式,为我们挽住了正在消逝的声音,存录了不可再生的语言遗产。同时,这部字典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文化播种机”,它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把钥匙,去打开乡土文化传承的大门。
黄长征认为,真正的传承,不在于把文化锁进档案柜,而要让它在使用中焕发新生。在文艺创作、非遗记录和传播中积极运用它,使永康话重新“活”在人们的口中、传播于声音媒介中。这部字典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粒种子、一团火焰,它需要每一位永康人用实际行动响应这份文化的召唤,共同守护乡音,延续永康的血脉与文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