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社区   正文

婺城区创新“五预”打法 筑牢防汛防台安全屏障

2025-09-04 09:06:36

来源: 无

作者: 通讯员 王慧琳 华玉蓉

婺城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山区乡镇占比高,地形地貌复杂。近年来,极端天气进入频发期,2024年更是先后遭遇19轮强降雨过程。持续密集的极端降雨与“山多地少”的区域特点相互叠加,引发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多重风险激增,防汛防台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挑战,该区系统构建并深化“预判、预演、预警、预防、预备”(五预)机制,全链条压实责任,显著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以来,成功应对12轮强降雨和4轮台风考验,有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

预判先行:下好风险识别“先手棋”

构建“全量掌握、动态更新、智能分析”的风险预判体系,实现风险识别“早、准、全”。完成18个乡镇(街道)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提能升级,持续迭代乡级防汛预案、乡级防汛要素图、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确保风险区域、转移路线、责任人等关键信息“一图清”。

针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等重点部位,制定“一点一策”精准防控方案。其中,沙畈乡防汛预案凭借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功入选全省优秀防汛预案(全市唯一),为基层预案编制树立典范。

今年以来,创新建立“节假日气象灾害风险提示”预警机制,科学指导基层预置应急力量与值守人员,有效推动全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模式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型,各级责任人到岗响应速度提升40%。

预演强能:锻造应急处置“真功夫”

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以练促战,围绕预案核心内容,高频次组织实战化演练。今年以来,开展针对性演练38场次,覆盖山洪地灾避险转移、城市内涝排险、水库抢险、人员搜救等科目,参演达1227人次。

强化培训赋能,组织防汛责任人业务培训71场次,覆盖1206人次,全面提升风险识别、临灾处置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实战奠定坚实基础。防汛指挥体系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成效在全国和全省应急指挥工作会议上,以实战拉练形式呈现,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同时,该区预演成效显著,8月被确定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创新应用试点地区之一(全市唯一)。

预警到人: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米”

聚焦预警信息落地难题,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旅体局、气象局、华数等单位建立气象预警发布推广工作机制,构建多渠道、全覆盖的预警发布网络。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融媒体中心、应急广播“村村响”、短信平台等载体,第一时间发布暴雨、台风等预警信息,确保预警覆盖到村、到户、到人。

建立“预警+叫应”双保险机制,通过电话、短信、浙政钉等多种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点对点叫应,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有效响应。针对极端天气下公网通信中断风险,完成40台370MHz应急通信终端、28套卫星电话配套组件安装调试,并配备专职运维力量,保障极端条件下指挥通信畅通。同时,为各乡镇(街道)配备无人机,实现灾情快速侦察、辅助决策和应急通信中继能力全覆盖。

预防为本:筑牢风险管控“前沿阵地”

秉持“防患于未然”理念,强化源头治理,推进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围绕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八张风险清单”,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风险隐患排查。同时为基层编制隐患排查“一本通”手册,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详细、规范的隐患排查指导,确保排查工作精准高效。

今年以来,累计检查风险点10129处,发现并整改防汛隐患140处,整改率达100%。迭代升级“婺资通”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应用模块,2025年实现风险普查数据“常普常新”,为风险预判提供科技支撑。

预备兜底:锻造应急救援“尖兵利器”

全力贯通“1833”联合指挥体系,开展防汛能力提升“四大攻坚行动”,打通“应急值守-指挥调度-责任落实-应急响应”全链条堵点。区防指规范化建设全面升级,实现多部门联合值守实体化、常态化、高效化。全面整合区、乡、村三级应急救援力量,将319支队伍、5486名队员纳入统一指挥调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响应流程。高标准建成281处500人以上规模避灾安置场所,配齐生活物资和应急设施,保障受灾群众“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的报备、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今年联合社会救援力量开展12起抢险救援行动,成功救助18名受困群众,获得广泛赞誉。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