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15:54:37
来源: 无
9月3日,我市召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教育局汇报去年座谈会贯彻落实情况及我市教育“十五五”规划起草情况,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围绕教育事业发展提建议、谈思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健强调,要着眼“大规划”,科学布局教育资源;要着眼“大成才”,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要着眼“大协同”,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要着眼“大先生”,着力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要着眼“大开放”,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要着眼“大安全”,切实守牢平安校园底线。
会上,金职大王志明、金华一中陈怡、金华五中陈晓英、金东实验小学方青、金华四中张海峰、东阳实验幼儿园斯婷作为教师代表,围绕教科人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个性化教育、体教融合、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发言。
金职大升格职业本科大学已满一年,今年正式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9个职本专业,新增数量居全国职业本科第一,职本专业总数达15个,并以优异成绩入选国家新一轮双高建设。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锚定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目标,奋力前行奋力打造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新高地。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打造产科教融合生态。学校将加快系统构建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产科教集成平台,重点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创业园、智慧航空工程创新中心、低空经济产教园、浙中生物医药工程实践示范中心等平台等11个产科教平台,围绕“2+2+1”重点专业,布局培育专业学位硕士点,提升“专产适配性”,推动学校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协同发展,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创新“血脉”相通的融合育人生态。
强化产业需求导向的立地科研,建强技术攻坚主阵地。学校目前建成省重点实验室、省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支持的院士工作站、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平台。下一步,将通过组织实施高能级平台建设“借智协作”计划、高层次项目培育“启航”“领航”计划、高水平团队建设“科研联盟”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青雁”工程等项目,全力冲刺全省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高端科研成果。同时,重点强化与企业的联合研发,依托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18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选派39名教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争取今年科研到款突破5000万元。
构建成果转化孵化全链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学校与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共建全国高校唯一的知识产权路演基地,同时挂牌成立“金华知识产权学院”,今年申报的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有望立项。依托这三个知识产权平台,探索“专利许可+技术入股”等成果转化模式。同时,在市科技局支持下,争取9月份挂牌建立金华第一家“技术经纪人驿站”,推进资源协同整合和服务机制创新。
共育八婺英才,加快夯实创新人才培养
我自2015年起从事物理竞赛教练工作,从一名年轻物理教师成长为物理竞赛全国金牌教练。10年来,我参与并见证金华一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从弱到强、从单打独斗到全面开花、持续突破的变化。
以2024年为例,7人获全国金银牌,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全国第二和第六各1人),3人入选北大物理卓越计划,获奖学科门类齐全,获奖人数居全省前列,五大学科金牌教练团队组建完成并高效运行。我校金牌教练团队16人全部为自行培养,且均拒绝外校的高薪聘请,无一人流失。
2024年2月,金华市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这是我市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小学、中学、大学贯通培养,通过课程向上延伸、师资向下延伸,培育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国家发展源源不断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希望更好发挥金华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共育八婺英才。目前培养基地服务范围基本局限市区,建议金华一中和各县市高中携手共进,更好发挥金华一中的龙头作用。
希望进一步加大对以金牌教练为代表的创新人才专项师资的支持,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建议将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金牌教练和国际金牌教练列入金华市高层次人才目录;在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金牌教练更多倾斜;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目前,省内名校大多采用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借鉴省内名校经验,希望尽早启动金华一中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筹备工作,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
作新、成美、崇善,教育家精神在集团化办学中的实践路径
金华五中是拥有127年历史的百年名校,2020年成立教育集团,现有作新、成美两个校区。教育家精神在我们集团化办学中的实践,可浓缩为五中校训“作新、成美、崇善”。
作新:以创新为教育自觉,筑牢发展根基。通过两大举措来落实:一是创新顶层设计,构建教育集团一体化教研机制与教师常态化流动机制,推动成员校教学质量攀高育新。二是创新“班主任德育集体备课”,实现老中青“传帮带”,也激发老教师的二次成长。
成美:以协同为联动纽带,构建共生格局。主要有两大路径:一是依托式培养,2021年启用的成美校区实施“本部孵化”模式,新教师经本部培养成熟后输送至新校区,累计派出骨干教师、中层干部超30名;成美校区青研班常态化邀请本部骨干教师授课,构建“同源同质、协同发展”格局。二是菜单式送教,作为教共体牵头校,集团开放名师资源库,雅畈初中、仙源湖学校等成员校可自主选择名师与专题,促进匠心传承、成美共生。
崇善:以育人为终极目标,坚守教育初心。立足两个点: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五中可能没有教育家,但教育家精神可以洋溢在每个角落”。二是深耕学生成长,通过六育融合实践,集团校在田径、足球、棋类、合唱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推行“智慧跑步”“劳动基地躬行园”建设及“治愈墙”心理辅导,学生幸福感持续提升。
“作新”是根基,激活集团办学内生动力;“成美”是路径,实现集团化办学共生共荣;“崇善”是旨归,让教育回归树人本真,三者合力铸就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教融合示范校
张海峰(金华四中体育老师)
2025年正值学校建校百年,我们历来重视培育更多“文体双优”复合型人才,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教融合示范校。2005年,我校组建第一支仅有8名队员的初中女子篮球队,2009年又组建初中男子篮球队,近5年男篮和女篮在浙江省中学生篮球联赛中4次获前三名,包括2024年四中女篮拿下浙江省女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在一共举办了19届的金华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中,四中女篮创下18连冠的纪录,男篮也12次捧起冠军奖杯。
体育教育或许不是教出多少冠军,而是让孩子们在赛场上学会坚持,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在输的时候也要懂得体面——这些比奖杯更重要的东西,这才是能陪伴他们一辈子的。
厚积薄发,坚持系统化训练与人才梯队建设是成功的基石。每周进行实战对抗演练与针对性调整,确保高效提升,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传统,保证队伍实力的稳定性连续性。在激烈的省级竞争中,技术水平往往在伯仲之间,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日常训练中与金华二中、汤溪中学等球队进行交流赛,培养他们不畏强手、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作风。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努力实现体教深度融合,像球队规定“训练的时间就专心训练,学习的时间就高效学习”。
近期火热的2025年浙BA金华赛场上,共有26名金华四中毕业生代表各县市区参加比赛,包括永康队4名、金华市联队6名。婺城区篮球队凭借精诚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城市而战,为荣誉而战,最终斩获金华赛区亚军。
从建硬件转向强育人,让每个孩子享受个性化教育
方青(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我在教育一线干了38年,亲历并见证了金华义务教育“扩规模、提质量”的发展历程。最近常有人问:“现在学龄人口在减少,还要建新学校吗?政府还需要往教育里投钱吗?”我的答案是“必须投啊”,但要从“建硬件”转向“强育人”,让“投资于人”契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全市召开了教育强市建设大会,市教育局也明确目标:2027年要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2030年建成教育强市,2035年还要往更高水平走。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觉得,首先得把办学标准提上去。怎么衡量办学标准高低呢?核心就是能最大程度让每个孩子享受个性化教育。
我们当下经历的大规模大班额,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未来教育必须朝着“小学校、小班额、个性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师生互相认识”应该是义务教育学校最理想的规模。毕竟教育的根本,是人和人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正向影响。这不仅是破解当下高质量教育难题的关键,更应成为咱们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标志。
小学校、小班额要推进,但并不是学生数量减少教育质量就提升、个性化教育就能落地的,核心还得靠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一直坚信,只要有优秀的教师,茅草屋里也有教育的欢笑。
李唯局长跟我们校长们说:“要勇当教育强市建设的探索者。”我特别认同这句话,也深有感触。说到底,教育最大的力量在其公平,而最大的公平,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遇上好老师、接受好教育。
今天全程观看九三阅兵,在团结的力量面前肃然起敬豪情万丈。我们教育人也要不问出处、只问初心:你站在哪里,国就在哪里;我们是怎样的,教育就会怎样。我盼着政府能继续给教育搭好台,也给自己提个醒:得把该干的活儿干扎实,比如把老师培养好、把教育质量提上去。咱们一起站好岗、并肩行,教育强市的目标肯定能实现!
做一个幸福的“折腾者”,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的美好样态
斯婷(东阳市实验幼儿园书记、园长)
作为一名从事学前教育29年的基层园长,我认为“高质量发展”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对每一天、每一处、每个人的具体关照。我们要用信念照亮前路,用使命滋养沃土,用执着叩问多重之门,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的美好样态,回归教育最本真的状态。
当初做老师,我有个信念:我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后来任园长,我的信念是:我要办一所孩子真正喜欢的幼儿园。我所理解的高质量发展就源于这个朴素的信念。
我在同行眼中是一名特别爱“折腾”的园长,这十年我负责建造了三所新园,改造各园所大大小小十几个项目,初心始终不变:“这个地方,孩子会喜欢吗?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教育价值?”我们追求的不是豪华与新颖,而是挖掘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最让我自豪的,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这或许就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样子,这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我始终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滋养孩子,更要滋养老师。努力去挖掘老师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位老师被看见、被信任、被赋能,就会收获无限可能,就能激发他们内在的职业幸福感和创造力,助力每一位老师拔节生长。东阳市实验幼儿园一直是东阳学前教育的龙头学校,不仅要办好自己的园所,更要成为区域学前教育的“种子站”。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
教育就是挖宝的过程,我们的“折腾”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我们执着于发现更多教育的美好可能。在学前教育迎来立法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我们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尝试用计时托、半日托、全日托等多元托育方式来满足不同家庭需求;我们深入研究课程,努力提升保教质量,为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做足准备。当然,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憧憬和期待,比如进一步优化资源供给,加强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