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咱们柳城的年轻人⑧|陈晗婧:用画笔点缀孩子的绚彩童年

2025-09-05 11:12:13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贾冰卉

‌一间“绚彩画室”,不仅是孩子们涂抹梦想的天地,更是一位“95后”女孩用7年时光为山区孩子打造的艺术启蒙空间。从杭州高校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市就业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让艺术教育扎根乡土,将叠翠山峦化作水彩的渐变,把蜿蜒溪流凝成细腻笔触,让绿水青山、乡土民情成为生动的艺术教材。‌

童年绘梦 艺术萌芽初绽

当同龄人还在随意涂鸦时,陈晗婧的画作已频频在幼儿园绘画比赛中斩获奖项。那些被蜡笔和彩铅填满的午后,不仅成为她记忆中最明亮的片段,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她回忆道:“小时候最喜欢把看到的花草树木画下来,虽然笔触稚嫩,但那种用色彩表达世界的快乐让我着迷。”

初中时期,她正式踏上绘画系统训练之路。素描的线条、色彩的构成逐渐成为她表达世界的语言。她的美术老师曾评价:“陈晗婧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度,她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微妙色调。”高中阶段,为备战高考,她参加了美术集训。学习文化课之余,她将全部热情倾注于画室,从晨曦微露到星斗满天,每一笔勾勒都离梦想更近一步。那段日子里,她的速写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静物和人物素描,见证了她技艺的飞速提升。

带着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她考入杭州高校主攻视觉传达设计。大学期间,她不仅系统学习了平面设计、版式编排等专业知识,还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展览和设计比赛。

双城追梦 打造“绚彩”天地

2018年暑假,陈晗婧萌生了在家乡创办画室的想法,并很快得到家人的支持。通过发传单、线上宣传等方式,她招到了首批30名学生,“绚彩画室”就这样在她家中诞生。“起初,画室就像个温馨的‘家庭小作坊’,孩子们围在乒乓球桌边画画。地方不大,但大家都特别开心。”她回忆道。

2019年,她开启了往返学校与家乡的“双城”生活。周一到周五,她在学校学习专业课,周末则赶回柳城教孩子们画画。那段奔波的日子并不轻松——从学校出发,需辗转公交与地铁至杭州东站,再乘高铁到武义北站,最后换乘公交到家,单程就要半天。回校时,她常常只能搭乘最晚一班高铁。记得有一次,她因误车改乘普快列车,抵校时已是深夜。“每当看到孩子期待的眼神,所有疲惫就都消失了。哪怕画室里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一定会回来。”也正是这一年的经历,让她真切感受到在家乡持续经营画室的可能。

随着画室规模逐渐扩大,学员数量不断增长。2020年毕业之际,面对留在城市发展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乡——这个在很多人看来“逆行”的决定,于她却是初心所向。她坚信,家乡的孩子同样需要优质的艺术教育。也正是这份对绘画和故土的双重热爱,促使她毕业后毅然返乡创业,立志为更多山区孩子带来绚彩童年。她常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是培养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山区孩子,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机会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到此时,她已拥有了上百名学生,生源不仅来自本地,还覆盖周边乡镇乃至武义县城。为满足发展需求,她租下一处临街场地,将“绚彩画室”迁至更宽敞、醒目的位置。新画室配备了充足的桌椅和多样化绘画工具,并精心打造了作品展示墙与照片墙,实现了从家庭工作室到专业艺术空间的升级转型。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孩子艺术启蒙的重要场所。许多家长反馈:“孩子不仅学到了绘画技巧,更激发了创造力——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体验。”

逐梦自然 实践中的艺术魅力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陈晗婧深谙山区之美在于其千面姿态——晨雾缭绕的峰峦是水墨,夕阳映照的土地是油画,雨后青石板上的反光则是印象派的笔触。她坚信“走出去能画得更好”,因此将家乡的每一处风景都转化为教学现场:带孩子们在荷塘边观察光影的韵律,于溪流畔捕捉水纹的肌理,到古建筑旁临摹斑驳的墙体。这些因地制宜的写生活动,不仅让山区儿童学会用艺术语言解读故土,更使他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悄然培养出对美的敏锐感知。

她更将美育延伸至社会课堂:带孩子们走进消防队,用速写记录消防车的钢铁线条;在养老院开展“银发肖像课”,描绘长者的笑容;露营时则以山水为幕,在帐篷上创作集体拼贴画。这种“自然+社会”的双轨教学,使山区孩子们的美育体验既扎根乡土,又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今年,陈晗婧又将硬笔书法课程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她认为规范的笔顺训练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汉字结构,更能培养其专注力与手眼协调能力。为开发这门课,她专程赴多地考察,系统学习教学方法,回到画室后立即开展教学实践,通过体验课收集反馈、持续优化课程设计。这一“实践-反思-改进”的模式,使课程更契合儿童认知特点。

正如艾青夫人高瑛在潘絜兹艺术馆签名本所题“艺术的根子在故乡”,陈晗婧的成长轨迹恰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她毕业后毅然返乡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回归,更是将艺术养分反哺乡土的实际行动。7年来,她深耕家乡柳城这片文化沃土,以艺术为笔慢慢绘就出一幅山区美育教育的绚彩画卷。而由她创办的“绚彩画室”也已然成为家乡柳城孩子们艺术启蒙和创意培养的艺术空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小艺术家”。未来,陈晗婧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艺术课程,让更多山区孩子享受到艺术教育的乐趣。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