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四十三载市场路,一代巾帼话传奇

2025-09-07 10:43:52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通讯员 王秀康 文/摄

9月5日是义乌“市场开放纪念日”。当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浙中故事会》第22期活动在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与义乌市作家协会的精心策划下如期举行。

活动现场,义乌第一代市场经营户的杰出代表何海美作为主讲嘉宾,与60余位义乌市老领导、市场经营户代表及线上网友共聚一堂,深情回顾了那段“卖相片谋生计”“找县委书记评理”以及“吃下定心丸”的峥嵘岁月。

在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第三集中,女主人公骆玉珠摆摊卖相片、支撑家庭的动人故事深入人心。而何海美,正是这一角色的原型人物之一。提及40多年前的往事,她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

何海美出身于义乌东河乡(今城西街道)五星塘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从为食品厂包糖纸,到开设小裁缝店,再到以卖剧照为契机踏上经商之路,她的人生轨迹与义乌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从廿三里集市的初探,到县前街摊位的日益成熟;从露天市场的风雨兼程,到如今设施完备、享誉全球的国际商贸城,这不仅是义乌市场四十余年的辉煌历程,更是何海美与这座城市、这个市场共同成长的见证。

何海美深情回忆,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春风中,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经商之路。“当时,家庭开销全靠丈夫的微薄工资,生活捉襟见肘。我想,何不尝试做点小买卖呢?义乌上映电影《红楼梦》时,我灵机一动,提着篮子去交流会上卖起了剧照,没想到大受欢迎。”她笑道,当时林黛玉的照片最畅销,每天能卖出几千张。随后,她又将业务拓展到廿三里,批发货物,逐渐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摆摊三天三夜,就赚了33元,那种喜悦难以言表。”何海美感慨地说。此后,她奔波于龙游、萧山、东阳等地,赶交流会、集市,生意越做越大。到1980年,她已拥有5万元存款,不仅购置了相机,还为家里添置了电视机。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何海美频繁往返于廿三里与城区之间。1982年9月,工商部门引导流动商贩集中至湖清门统一管理,义乌第一代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应运而生。何海美也在这里增加了太阳帽和裙子的业务,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市场初建之时,国家政策尚紧,让个体户们倍感不安。1982年下半年的一天,何海美在湖清门市场偶遇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她鼓起勇气,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上海城隍庙能卖的东西,义乌不能卖?”谢书记的回应让她看到了希望。一两个月后,在全县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上,谢书记宣布了引导农民进城经营、允许议价销售等政策,让个体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当时,大家都鼓掌欢呼,而我却泪流满面,因为谢书记的话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何海美动情地说。此后,她先后转战篁园市场、宾王市场,最终在国际商贸城四区扎根,生意遍布中东、东南亚等地。如今,她已是义乌市围巾行业协会的会长,围巾行业商户达三千多家。

“以前那么苦都熬过来了,现在条件这么好,我更没有理由放弃。”何海美坦言,她虽然是奶奶辈的人了,但始终心系义乌发展,先后担任多个社会职务,还被推选为义乌市政协委员、金华市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她荣获了“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光彩之星”“全国诚信工商户”等多项殊荣。

“前两天看了九三阅兵盛典,我深受鼓舞,也祝愿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何海美说,作为义乌六代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她期待义乌市场能够更加繁荣。

为表达对市场创业者的敬意,故事会现场,连环画《谢高华的故事》创作者曾令兵、《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作者何恃坚、《鸡毛飞上天》作者何赛阳向何海美赠书致意。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