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教育   正文

最长学期开启,家长们快来签收这份斗智斗勇攻略

2025-09-07 18:39:10

来源: 无

作者: 徐莹 文/制图

新学期开启,大学生家长开始放飞自我,中小学生家长却因这个将持续近5个月之久的10年来最长学期而焦虑——今年是农历闰年,有两个农历六月,2026年春节推迟至2月17日,意味着这一轮斗智斗勇时间长任务重

超长学期意味着学习压力叠加,也让亲子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在这个超长学期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心,让亲子关系保持良好?家长们,快来签收这份让你在斗智斗勇中胜出,还能优化亲子关系的略吧。


两个家庭,两种局面

开学才一周,初三女孩薇薇(化名)便觉得家里气氛紧张。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朱女士就紧随其后:“作业多吗?”“今天的测试成绩出来没?”“班里那几个尖子生买什么资料了?妈妈也去帮你找……”“小熙她妈给她报了什么培优班?你能跟着一起去吗……”起初薇薇还会回答,后来干脆戴上耳机,对妈妈的询问充耳不闻。直到周六晚上,朱女士再次端着一碗雪梨银耳汤推开薇薇房门例行关心并督促她学习时,薇薇突然爆发:“烦不烦!每天问问问、催催催……”母女俩陷入冷战,薇薇把妈妈推出房间,重重摔上门。不一会,门外朱女士开始责骂前来劝说的丈夫,薇薇烦恼地戴上耳机,听自己喜欢的乐队演唱。“妈妈让我觉得压力山大,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读者阿苏的做法。她儿子小同这学期上小学六年级,开学摸底测试成绩不佳,最近学习状态不好。每天约定游戏时间超时不说,被提醒后发半天呆都无法进入学习状态。阿苏心里着急却没有责骂儿子,而是在周六下午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她首先表扬小同在英语听说上的进步,然后抛出问题:“接下来这个学期特别长,我们怎么做才能既学好又玩好?我可不想因为催促你学习影响母子感情。”一番讨论,全家达成了“作业契约”:小同每天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若连续一周高效完成学习计划,周末可额外获得3小时自由支配时间。小同欣然同意,不仅主动参与了规则制定,还提出想学习一下时间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多一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说了算”VS“我们说了算”

为什么两个妈妈相似的出发点,结果却大相径庭?教育家李希贵提出的“规则思维替代权力思维”就是最好的解释。

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动用的更多是权力思维。“我是家长,你一个小孩啥也不懂,必须听我的”——这种思维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有效,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时,权力思维就容易引发对抗。

规则思维则强调的是共同遵守。比如督促作业,权力思维会要求“每晚9点半前必须写完作业”;而规则思维则会这样说:“我们约定好的规则是每晚9点前完成作业,这样你还能有半小时娱乐时间哦。”前者强调服从,后者强调合作,特别强调了孩子的利益,让孩子觉得家长的提醒对他有利,乐于配合。


家庭教育难题三招破解

如何实现从权力思维到规则思维的转变?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三个可操作的方法:谈交易、开会议、签协议。

“谈交易”最适合习惯养成阶段。当孩子拖延作业时,不要说“快去写作业”,而是问“你觉得怎样安排作业和游戏、看书、听音乐时间比较合理?”重点是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权,而不是被动接受。奖励机制要针对“做得好”而不只是“做完了”。比如连续一周按时、优质完成作业,周末可以多看一集孩子喜欢的纪录片,或者让孩子去朋友家玩、买一件心心念念的物品……

“开会议”适用于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的场景。家庭会议应该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情感环节,家人相互表达感谢,营造良好氛围;然后是事务环节,将问题写在白板上,逐个讨论解决方案,每项方案都必须全体通过,如果不能就修改然后妥协。

“签协议”是将规则可视化。将达成的共识写成书面协议,包括权利义务和奖惩措施,双方签字后贴在孩子房门上或书桌上等醒目位置,既增强了仪式感,也增强了彼此的契约意识,避免日后推诿扯皮。


最长学期也是最好契机

超长学期既是挑战,也是转变家庭教育模式的契机。当孩子从“被管理者”转变为“规则共建者”,那种被尊重的认同感,远比家长的唠叨和督促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携手同行的旅程。愿每个家长都能在这个最长学期里,找到恰到好处的关心、教养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