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6:47:04
来源: 潮新闻
图源:新华日报
高校领导上网不算新鲜事,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以“人大刚子”之名在小红书上开号,一天涨粉超过2万,掀起热烈讨论。9月7日上午,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的“RUC小浪花”发文,确认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截至9月8日上午9时,@人大刚子 粉丝量已达4万。评论区成了学生一键向学校提意见的便捷场所,不仅有“人大刚子”亲自下场,还有多位校内相关部门的部长、主任、老师等也在评论区内积极回答学生、校友提问。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的书记、校长,那都是象牙塔里的权威符号,与“网感”“流量”似乎没啥关系。他们发表意见的场所,多数是大会场和大讲堂,讲的内容也颇为严肃。但“人大刚子”账号反套路面世,不讲大道理,多聊“食堂的饭”和建教学楼一类的话题。这种平民化表达,恰恰击中了Z世代对真实感的强烈需求,一下就把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拉近了。
其实,高校领导上网,本质上是高校治理在数字化转型。以前,高校跟外界打交道,主要靠从上到下的发通知,但到了社交媒体时代,大家更想直接对话。“人大刚子”能爆火,正是因为满足了这种需求。粉丝们不光为他的亲和力点赞,更想通过这个数字窗口,看看学校做决策背后的逻辑。这种透明化诉求,倒逼着高校官员主动上网,从“管理者”慢慢变成“服务者”。
不过,“触网”可不只是注册个账号那么简单。如何平衡“个人表达”与“官方立场”?张东刚显然做过考量。从报道中得知,他入驻小红书后,在人大内部工作群里说,自己下场开号,就是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治理效率”,还建议各个部门的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看来,“刚子书记”这是把办公室搬到网上,现场办公来了!
这种“走近”,本质上是一种治理智慧的升级,为高校管理注入了柔性力量。而高校领导一旦用年轻人的话聊天,学校官方账号和领导个人账号能互相补位,高等教育便在“硬规则”之外构建起“软连接”。这种连接不光能化解“信息差”带来的误会,还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当然,也要警惕“触网”变味为“作秀”。要是个别官员为了流量刻意迎合,或是在争议话题上“和稀泥”,反而会损害高校公信力。因此,建立科学的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完善账号运营的规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要知道,网络治理不是一时兴起的“秀”,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慢功夫,核心还是要提高沟通效率、切实解决问题。
从“人大刚子”爆火,到越来越多高校领导上网转型,这背后藏着当下社会构建权威和影响力的新密码:在信息时代,想赢得权威、扩大影响力,比以往更需要“主动连接”和“共情能力”。高校领导放下身段,在网上跟年轻人“走近”一些,收获的可不光是粉丝,而是更扎实的治理基础,还有能长久立住的权威。说到底,大家追捧的,从来不是开号涨粉的技巧,而是师生心连心的实在劲儿。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