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08:42:35
来源: 无
“帮孩子完成打卡,没三四十分钟完不成,真让人吃不消。”新学期刚开学,就有多名家长拨打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老师布置的打卡任务要求具体,花样繁多,家长疲于应付,希望学校能给家长减负,不给或少给家长布置打卡留痕式家庭作业。
市民季女士说,孩子从幼儿园升至小学,学校留给家长的打卡任务五花八门:安全打卡、跳绳打卡、写字打卡、阅读打卡……
季女士有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三年级,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下班忙完家务,便开始忙孩子的家庭作业。
“白天上班已经累得够呛,下班回家还是不能省心。”她说,光完成亲子阅读打卡一项,指导孩子看完指定页数,还要拍照、拍视频上传,忙完大的忙小的,两个孩子没个把小时完不成。她丈夫有时会分担一下,但打卡任务大多数时候还是落在她的肩上。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学校布置的打卡式家庭作业,家长意见不一:有家长认为,家长通过打卡,可以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增强家校联系互动;也有家长觉得,工作之余,还要时刻关注家长群消息,按时按点督促孩子完成打卡,增加了家长负担、压力;还有家长吐槽,有时候打卡任务过多,特别是一些要求上传视频的摆拍任务让人生厌,如要求孩子沉浸阅读,却又要上传亲子阅读视频、照片,这会让孩子分心,难以保证阅读质量,更有甚者,要求孩子“每日运动打卡”,家长刚拍下视频、照片,孩子就停下脚步,似乎已经习惯打卡是“表演给老师看”,打卡这样的家庭作业也成了“家长作业”。事实上,当打卡成为硬性指标,给家长布置任务、统计数据、通报未完成打卡人员名单……这些工作同样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去年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77.8%的受访家长觉得打卡任务多,对于一些不好完成的打卡任务,超过九成家长曾“应付”过;61.2%的受访家长感觉目前孩子的打卡任务已成负担,46.1%的家长认为流于形式,毫无实际作用,完全没必要;30.3%的家长觉得能起到督促作用,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23.1%的家长指出打卡结果公开可见,容易造成“内卷”。孩子打卡任务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学习(63.7%)、运动(48.6%)、家务(40.3%)、学习教育类视频课程(39.4%),还有才艺(38.2%)、参加社会活动(37.3%)、整理书包(27.5%)等。
有家长认为,老师给家长布置打卡任务,并统计任务完成情况,显然是让孩子在家长监督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将教学事务从学校搬到家庭,把校方的培育责任转嫁给了家长。
记者查询得知,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如湖南长沙市已明令要求,教师不得在班级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以及其他各类教育App等布置打卡式作业,注重正向评价和引导,不得公开点名批评,注重保护孩子和家长的隐私。《金华市中小学“提质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强作业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5小时以内;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记者了解到,布置打卡式家庭作业往往是老师的个人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其实不可能给家长布置打卡式家庭作业,就是同一学校,也并不是每个班级都存在布置打卡式家庭作业的现象。
新学期开学不久,市区一小区多名市民拨打12345(88900000)反映,小区内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有跳绳打卡活动,晚上跳绳影响小区居民生活,要求所在学校告知学生跳绳可到小区楼下跳,时间不要太晚。对此,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回复:对小学生放学后居家锻炼并没有硬性打卡任务要求,如要进行体育锻炼,会教育学生注意锻炼时间与场地,学校已通过班主任、体育老师提醒学生,居家锻炼尽可能去户外,并注意锻炼时间,合理选择锻炼方式,做到不影响他人休息、生活。
家长参与各类打卡活动,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有小学生家长反映,每天打卡甚至花费一个多小时,不仅孩子累,兼职当“摄像师”和“导演”的家长更累。当打卡成为一种沉重的教育负担,由此带来的负面结果是,教育减负的初衷难以达到,家长的焦虑感也会越来越强,形成一种恶性“内卷”。教育减负的宗旨在于解放学生,同时也解放家长,使学校与家庭能够各司其职,从而让教育回归其本源。
有教育专家指出,杜绝给学生、家长布置形式主义打卡式作业现象,根本出路在于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学校即便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也应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给家长留出自主完成的弹性空间,避免给家长带来过多的负担。一刀切地布置任务,有可能使原本富有意义的活动变成形式主义,吃力不讨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