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锐评   正文

锐评丨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给谁做的?

2025-09-09 08:57:44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们纷纷返校并提交暑假作业。不过,这段时间不少家长也没闲着,忙着协助赶工甚至干脆代劳孩子的各类作业,做手工、画小报、拍视频,直呼“心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作业?答案不言而喻。但观诸现实,目前确实有一些作业过于追求创意,却忽略了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应做、能做的范畴。幼儿园卷手工,全家攒瓶子、捡叶子,还得突出趣味内涵;小学生搞调查,家长找课题、敛数据,还得帮着整理报告;视频打卡流行,随时拍摄记录、设计内容剪辑,样样都是技术活……由于需求量巨大,“代做手抄报”“一学期N件套”等,竟成了电商平台上的热门生意。

家庭作业不能成了家长作业,呼吁年年都有,但效果不算理想。一方面,很多创意作业的初衷是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部分学校亦将这类作业当作可视的教学成果,难免会导致在布置难度、数量上失准。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原本并不想“越俎代庖”,但课上、群里轮番展示优秀作业,孩子自主完成的作品往往显得有些“不够看”。为了表达支持老师工作、尽心陪伴孩子,家长也只能卷起来。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相关通知更直指学校作业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只有让这些手段充分契合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以孩子有没有参与、能不能进步作为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以更大视野来看,“家校共育”靠的是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亲子互动不一定非要“一起做手工”,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开展体育锻炼、阅读活动、家务劳动等,避免量化检查,真正享受过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尊重实际、注重实效,孩子们才能在作业中收获真知,在创作中收获快乐。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