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武义   正文

35岁入行!看汤泽清如何让一杯茶“更香”

2025-09-09 15:53:04

来源: 无

作者: 巩长青

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是汤泽清,一位35岁才入行,如今已成为手握发明专利、带领团队斩获省、市制茶比赛多项奖项的生产厂长,他用16年时间,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制茶专家”的逆袭……

01
从“方向盘”到“识香人”

2007年,32岁的汤泽清以驾驶员身份进入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最初三年,他的工作围绕车辆调度展开,但车间里老师傅翻炒茶叶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的阵阵茶香,总让他忍不住驻足观望。这份藏不住的好奇,被公司总经理金国庆看在眼里。
三年后,金国庆一句“年后你就去车间学做茶吧”将他推向了完全陌生的领域。

汤泽清回忆说,刚进车间时,完全是懵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小白”,既不懂机器设备操作,也不了解茶叶炒制原理,甚至连常见的茶叶品种都认不全。为了跟上进度,最初的一个月他把家“安”在了车间。

“我拿个小本本,把茶叶什么时候进车间、摊青需要几个小时、杀青温度控制在多少度,揉捻烘干等每个环节的细微变化都记下来……”汤泽清说,这一个月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守在生产线旁。正是源于这份坚守,以及前期的积累,他写出了《更香有机茶加工技术手册》,也成为了现在制茶工人进入“更香”的必读手册。

当时,公司主打产品“武阳春雨”六杯香茶,总因成品颜色偏黑而影响整体品质,这成了汤泽清的一块“心病”。为攻克难题,他让朋友带着自己去一家知名茶企学习,把对方制茶的每一步操作都刻在心里,回来就反复试验调整。再经过无数次尝试,汤泽清终于找准了关键,精准把控茶叶含水率与加工连贯性。如今,更香茶业的“武阳春雨”六杯香这款茶,不仅颜色翠绿鲜亮,香气也愈发浓郁,产品连续多年荣获省、市、县评比大奖。

两年学徒生涯结束后,汤泽清凭借过硬技术被提拔为名优茶车间副主任。此后,他又陆续掌握了武阳功夫红茶的制作技艺,并开始涉足手工茶领域。这些年,他多次参加省、市级制茶比赛,不仅斩获“金华市技术能手”称号,还带领团队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逐渐成为武义茶行业小有名气的“技术骨干”。

02
从“手艺”到“数字”

2019年,更香茶业启动数字化改造,这对习惯了“靠手感、凭经验”的老茶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挑战。

“一开始大家都有顾虑,觉得机器不如人靠谱,我也担心数字会完全取代经验。”汤泽清坦言。为制定最优改造方案,他和团队先后8次修改设计稿,还专程前往安徽、江西、浙江余姚等地的先进茶企考察学习,再结合公司实际生产需求,提出了多项车间规划与生产线布置的核心建议,最终建成了全省第一条数字化有机茶叶生产线。

在汤泽清看来,数字化不是“取代人”,而是“赋能人”。以前判断茶叶含水率,全靠手摸、眼看,凭的是经验;现在有了数字设备,能精准记录每个环节的数据,比如杀青前茶叶一般含水率85%,杀青后降到50%左右,下一步该用多少温度、揉捻多久,一目了然。但他始终强调,数字需要经验支撑。因此,自2021年数字化生产线正式运行后,团队又用了三年时间积累数据,老技师主导制茶,数字设备负责记录参数,再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最合理的生产标准。如今的更香茶业,已是“数字+经验”相辅相成的数字化茶企,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守住了茶叶品质。

除了推动数字化改造,汤泽清在技术创新上也从未停下脚步。此前,绿茶生产中“闷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制茶人。为解决这个难题,他天天泡在车间琢磨,一次他看到冰箱里保鲜的蔬菜时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给揉茶环节降温?经过反复试验,他最终确定将揉捻温度控制在15℃左右,还专门搭建了恒温车间,“保鲜冷揉”技术就此成型,有效保住了绿茶的鲜绿色泽。在此基础上,他还牵头团队研究茶叶生产线的工艺参数优化,主导研发的“基于改进粒子群的茶叶生产线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成功拿下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由其参与的“武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也斩获了金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03
藏在茶香里的热爱

在汤泽清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一摞摞证书,每一本都见证着他与茶的不解之缘。

如今,51岁的汤泽清已在茶行业坚守16年。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主任再到生产厂长,工作重心虽从技术操作转向管理指导,但每天仍会雷打不动地到车间巡查,手把手教年轻学徒炒茶;遇到研学团队来访,他也会热情分享制茶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此外,他还累计为周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30余期,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次,带动基地茶农整体效益上提升20%以上。

“一入茶门深似海,从此茶海游不完。”汤泽清微信签名里的这句话,道尽了他对茶叶的深情。在他眼中,茶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连接人与人的温暖纽带。

近年来,汤泽清依然活跃在各大制茶比赛的现场。在他看来尽管已过天命之年,但比赛就是学习的机会,看到年轻选手进步那么快,自己也有了更多动力继续钻研技术,把好的制茶经验传下去,让更多人喝到武义的好茶。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