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栏目列表  >  八婺  >  义乌   正文

招生数全国最多,生源国覆盖六大洲!今天,义乌这所高校“国际化”浓度爆表

2025-09-09 16:59:16

来源: 无

作者: 记者 龚喜燕 何晓峰/文 何晓峰/视频


9月9日,位于义乌双江湖科教园区的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喜迎来自全球各地的2025级新生来院报到。据悉,今年浙江大学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项目(MBBS)招生人数全国最多,生源国首次实现全球覆盖。

报到注册、居住登记、物资领取、手机和银行卡办理……上午8点半,在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图书馆新生报到点,在学校老师以及四五十名高年级志愿者的协助下,来自全球六大洲新生按照指引,有条不紊地办理各项入学手续。校方还在报到处贴心准备了义亭传统月饼和饮用水,不少留学生品尝后都竖起大拇指。

浙大国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楼敏、副院长楼笑笑等学院领导早早来到报到点迎接各国新生。该校国际事务部主任朱国强介绍,自2023年国际医学院校园启用以来,整体承接浙江大学MBBS项目,招生数量和生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经教育部批准,本年度该校招生名额达150人,增幅近50%,全国最多;生源国为46个(据录取学生所持护照),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可以说是首次实现全球覆盖。”朱国强表示,目前该校MBBS学生已超过300名。

“在申请学校时,我搜索了全球大学排名,也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上一些高年级学生的评价,发现浙江大学不仅有很强的学术基础,校园环境、设施也非常好,还会提供我们去其他国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也很优秀,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首次来中国的Armita(阿米塔)已在伊朗国内大学修读完生物技术的本科,获得学士学位,并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她成绩优异,不仅绩点排名专业前十,还承担助教和科研助理工作,并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为何选择来浙大国际医学院从头开始攻读临床医学的学士学位?Armita表示,“说实话,在我这个年纪,重新开始是很艰难的事,我一度也很纠结。”她说,从中学开始,她就在红新月会从事志愿服务,也立志当一名医生。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没能申请就读医学院,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但内心一直不想放弃医学。

“最终我意识到,当老了回顾人生,最重要的是我经历了什么,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时间表来度过。很高兴有这次机会来浙大学习,相信会是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此前,Armita通过观看中国电影迷上了中国武术,还赢得过武术比赛的银牌,也知道义乌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站,“我一直幻想在中国生活,如今梦想成真,很期待接下来的生活。”当得知浙大国际医学院实行学业-科研-生活三导师制度,大一新生就有机会从事科研,Armita非常开心:“我想念实验室,迫不及待想跟随教授们去做研究了。”

随着浙江大学在国际上知名度提升,“一带一路”也让中国与世界距离更“近”,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今年我们学校报名申请人数比去年增长110%,有60多个国家的学生申请。招录比有较大提高,竞争也更为激烈。”楼敏表示,像Armita这样高质量学生也越来越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这届2025级新生可谓“卧虎藏龙”,多才多艺。来自亚美尼亚的谢尔盖就是去年在深圳举办的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铜牌得主,正是因为这次来中国的参赛经历,让他爱上了中国文化、美食和博物馆。

谢尔盖的爷爷从医50多年,从小耳濡目染,谢尔盖也期待继承家学。他有不少朋友在浙江大学就读,向他推荐了国际医学院。“这所学校非常漂亮,我遇到的中国学生也非常厉害、很友好,希望在这里能度过难忘的六年。”

除了学业表现优异,谢尔盖还是一位具有专业水准的钢琴师,多次获得音乐比赛大奖。新生报到后,得知医学院有琴房,他便迫不及待一展身手。新学期,浙江大学将举办全校钢琴比赛,谢尔盖也将代表国际医学院报名参赛。

在现场,记者还遇到一名17岁的喀麦隆留学生,她说得一口流利中文,却从未来过中国。“我是‘中剧’铁粉,从10岁就开始刷中国的电视剧,《甄嬛传》《隐秘的角落》反复看了好多遍。”因为爱看电视剧,她由此也爱上中国文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颇具古风的中文名:墨玥。“‘墨’是文房四宝,代表有深度、有内涵;‘玥’是传说中的神珠,象征着吉祥。”

得知《隐秘的角落》原著作者是浙大校友紫金陈时,墨玥十分兴奋:“真的吗?浙大太厉害了!”她说,通过看剧,她了解到了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对传统文化、美食、汉服都很感兴趣,“我一定要去横店看看,穿上古装体验一回当中国古人的感觉。”选择来浙大留学,除了想深入了解剧中看到的中国,她更希望成为一名医生,“我们国家医疗条件不好,看病不方便,所以我想当医生帮助更多人。”

相比独自来报到的墨玥,“家门口”上学的‌Aleena(阿莉娜)轻松很多。她来自印度,父亲20多年就来义乌从事进出口工作,她和妹妹在义乌“土生土长”,就读于群星外国语学校,父女俩都会一口流利的中文。这次全家人送她来报到,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家人对义乌赞不绝口,“义乌,very good,什么都好,我们太喜欢这里了。”‌Aleena说,她也去过浙大四院,觉得浙大的学校和医院都很好,“以后我想留在中国,在义乌工作。”

据悉,报道注册后,国际医学院2025级新生将开始近一个月的始业教育,校方也为他们设计了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其间,他们将通过体验中国文化、实地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快速熟悉新同学、融入浙大和义乌。就像在现场志愿服务的泰国籍大三学生武藤光所言,“这里有来自全球的学生,不同的文化、语言、历史、风俗习惯,让我觉得每天都是新鲜的,能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爱中国文化,也喜欢义乌。”

更多资讯请关注金彩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金华新闻网"或电头为"金华新闻网"的稿件,均为金华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金华新闻网",并保留"金华新闻网"的电头。